Wednesday, February 27, 2013

摘自《与孩子共处的八年》3

如果有人问华德福教育
究竟追求什么特殊目标
那么答案会让发问者感到意外:
学会学习
或者也可以是:
学习向生活学习

这个目的既适用于学生
也适用于教师
停滞不前和到此为止
绝不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我们不是实现了理想
就停下来休息

恰恰相反
我们认为不断学习
和对伟大理想的不断追求
始终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即使我们已经走了很远

Tuesday, February 26, 2013

摘自《与孩子共处的八年》2

儿童成长经历中
要有值得他们钦佩的成人
成人值得钦佩
是因为他自己还在不断学习

成人永无止境的探索和求知
欲望本身
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它满足了儿童
希望热爱老师的愿望

儿童往往会以惊人的把握能力
感觉和猜测到
这个和他们一起生活动成人之本质
只有通过自我修炼
和不断的自我教育
才能成为孩子们寻找和需要的人
一个受到他们爱戴的
表里如一的人

Monday, February 25, 2013

摘自《与孩子共处的八年》1

做事均需节奏
生命在生与死之间延续
并因此形成了
一种自身不断重复的节奏
使我们保持健康

同样
孩子在课堂上也需要动与静
专心聆听与单独活动
集体合作与独立学习
保持清醒与沉入梦幻之间的交替

这便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吸气和呼气
它让身体时而紧张时而放松
教学艺术主要是
读懂孩子此时此刻的需要

Friday, February 22, 2013

摘自《童年的秘密》3

正常儿童被他们所看到的
一些外界物体激发起来
但能自由地运用它们
自我控制和有节制的活动
才是有价值的

任何儿童应该掌握自己的运动器官
而不仅仅是用某一种方式
到处乱走去感知任何东西

运动的能力受他的自我所指引
而不仅仅是
由外界事物的吸引力支配的
从而引导一个儿童
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
这是源于儿童内部的一种现象

Thursday, February 21, 2013

摘自《童年的秘密》2

儿童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
而认识他周围的环境
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一岁或两岁的儿童
需要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
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
杂乱无序干扰了他
并使他心烦意乱或生病

应该让婴儿长时间
看到相同的景象
以学会识别它们
看到它们总在同一个地方
也就学会了区分无生命的物品移动
和有生命的生物运动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3

摘自《童年的秘密》1

内在敏感性使儿童
仅仅对某些东西敏感
而对其他东西却漠不关心

儿童具有一种运用这些东西
发展自己的独特能力
因为他在敏感期中进行了
某种心理的调整
从而他能在生活中
运用自己的运动器官
并表现出内在的和灵敏的特点

儿童在敏感期里会有一些收获
并使他以一种特别强烈的方式
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
儿童以一种持续的生气勃勃节律
从一种征服到一种征服
由此构成我们所说的“欢乐”和“天真”

Tuesday, February 19, 2013

Sunday, February 17, 2013

摘自《贾德谈人生》3

现在世界在这里
它先前不是我们
之后也不会再是我们
我们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地球松脱了
现在,有几秒钟的时间
鸽子就停在我们的肩膀上
然后我们之间的谜题消失了
地球仍继续晃荡
从一个偶然的相遇到另一个

然而只要世界还在这里
我们就该好好利用这个世界
我们应该要分秒必争
我们应该要把日子翻转过来
深入它的内部去

因为现在的我们才是真实的
现在的我们才是真实的
现在的我们才是真实的

Saturday, February 16, 2013

摘自《贾德谈人生》2

我们不是我们自己
或许我们自以为自己就是自己
事实上
我们或许根本没想象过要成为自己

而是作家
是作家的想象让我们
以为自己就是自己
即使我揭开了
我们只是作家的一种想象的这个事实
这也是由他想象出来的
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知觉到
我们只是种意识

我们所说所做的
正是他所说所做的
我们只是幻想下的产物
而我们却从来都不清楚这一点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摘自《贾德谈人生》1

有种莫名的东西
促使她从树墩上起身
不是她自己要站起来
而是她的身体自己做了这个动作
某种冲动让她跳了起来
来自她下方

走了几步
却感受不到自己的重量
因为她不仅是自己
也变成了土地
她仿佛涉水而行
底下是海四面都是海
但她脚下的海洋承载她重量的深处
是她自身的海洋体内的深处

她自我的一部分好像往外扩散
被吸入硕大广博中
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消失无踪
不再存在似乎迷失了自己
如落入水面的水滴般
转眼成空
可是同时她却也是整体
像落入海里的水滴
变成了海洋
不再是个小水滴


Tuesday, February 12, 2013

摘自<京城闲妇>3

几年来
我一直在疾病读书与写作中
用静坐来强化自己
当我一静坐下来
便觉得有一股混浊的气
悄然沉降下来

身体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重量
与云霞融化为一体
也好像独处在一片幽林
翠竹清泉之中
顿悟到仙境不在远处
更不在大洋的彼岸
就在自己的心里
这时
心灵展现得那样宽阔洁净
久而久之
生命蜕变得新鲜和丰厚

并不在乎环境
关键在于怎样看待自己
所置身的空间

Monday, February 11, 2013

摘自<京城闲妇>2

人们不同的
主要是不同的人生阶段
各有不同的感受

年轻人由于人生的终点
于他们遥远而缥缈
他们以为拥有的是生命的永恒
中年人辛苦奔劳野心冲动
生命把他们历练得粗砺而务实
老年人因已看到了不远的地方
就是归宿
他们或悲哀或恐惧或无奈
当然也有人
超越红尘而归于平淡自然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
从我们拥有生命那一刻起
我怎样小心翼翼
水还是一点一滴地渗漏
这是挡不住的丧失

Sunday, February 10, 2013

摘自<京城闲妇>1

朋友之间
长久相处的秘诀就是距离
绝不是频繁的接触
人像刺猬一样靠得太近就会相扎
离得远一些就会有一些牵挂

朋友之间最高的境界
像淡淡的清茶浅浅的溪流
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是非
相聚只因随缘

人最终和更多的时候
是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那是最平静最永恒的时候
在自己的空间里
可以养伤可以充电修复反省
可以放纵自己的身心

Saturday, February 9, 2013

Friday, February 8, 2013

Thursday, February 7, 2013

摘自<哲学家的咖啡馆>3

一切都会走向未来
时间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但是
让人们好像可以停住时间
让美丽的片刻
成为长久回忆的作法
却也是很棒的

之后
人们会突然发现
自己已经变老了
而时间真的决定了我们所有人的一切
时间真的是个幻觉

Wednesday, February 6, 2013

摘自<哲学家的咖啡馆>2

全体人类和单独个人
是平行发展的
早期的人们
就像今天的每个孩子一样
想象力和感受力都比较强
到了较晚的时代
以及人在成年之后
这些能力就都被理智压抑住了

富有理性的发展
虽然整体来看是好的
但它的危险在于
情感干枯的思想会导致反省上的野蛮

这就是说
会引发人们不相信真理却发出怨言
自私而斤斤计较的虚伪
自以为举足轻重地大忙一场
却从不负责任

Tuesday, February 5, 2013

摘自《哲学家的咖啡馆》1

我们人类
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一半是精神上的
就像你说的
我们可以认识上帝
可以感觉到快乐等等情绪
另一半则是
生活在意义世界里的肉体

这两个部分来自一个理型
我们有生命的肉体
本身就是一个理型
第二部分就是上帝的气息
祂把自己灵魂的一小部分给我们
使得我们可以认识这个世界
动物就没有这种灵魂
植物也没有
然而它们的理型还是很重要

Sunday, February 3, 2013

理性与感性

很多人重视感觉
认为感觉才是真实的
要跟着感觉走

可是在人的历史上
往往发觉感觉出于欲望
而感觉之出现常为多重的
同时间可能出现
喜悦担心又恐惧
若只觉察到喜悦而趋向它
担心恐惧之原由被忽略了
得到的后果
就不是所预设的那么美好

人之所以为人
乃是人会总结经验得出理性的结论
从各种角度看得更远
在各种欲望中知道如何去取舍
以让生活过的更美满




Saturday, February 2, 2013

摘自<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3

曾经有一度
非洲大象几乎因为过度捕杀
而濒临灭绝
政府的禁捕令似乎并不能
阻挡猎杀者的铁骑

直到津巴布韦政府官员
想出了一个奇妙的点子
那就是将大象分给村民
猎杀者会不断迁徒追逐象群
而村民们知道
自己今天分到的大象
将是自己明天的财富

和猎杀者不同
村民们会适度地宰杀大象
而且他们还承担起了
驱赶猎杀者的责任
结果如何
村民们变的殷实了
而大象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当人们能够感受到
自己行为的成本时
他们就不会姿意妄为了

Friday, February 1, 2013

摘自〈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2

不管你是在扫落叶扔垃圾
生孩子,与人发生性关系
还是在省钱或花钱,抽烟或喝酒
抑或是纵火或举报别人纵火
你的行为会有成本和收益

如果你能够同时兼顾成本和收益
那么你做事就可以把握好
那么你丢香蕉皮的次数
生孩子的数量和性伙伴的个数
都会洽好不多不少

但是如果你只是感受到收益
而不在乎别人的成本
那么你就会过度纵欲
与之相反
如果你只是感受到自己的成本
并过度看重别人的收益
那么你就过度禁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