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0, 2013

摘自《己亮的天空》3

我开始懂了
很多悲恸事件的发生
不是我们可以预期的

即然它们发生了
就不妨试着给它一个位置
一个定位
给它一个尊重的位置
给它一个被感恩的定位
那么它会使我不断发掘潜能
而继续让我呈现更崇高的
更宽阔的人生意义

我开始懂了
家庭是一个系统
它根本就不存在只有一个人
面对痛苦的故事

其中一个人若持续痛苦悲愤
只能使整个系统
持续恶化而导致瘫痪
只要我愿意改变
家庭互动就会随之改变

Friday, March 29, 2013

摘自<己亮的天空>2

在黑暗中瑟缩抽泣的孩子
比比皆是
我们
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忧愁总是下意识地挂在我们的脸上

对于父母的离去
有着无法言语的失落感
偶尔想在生活里
制造满足感或成就感
之后又因为父母
没办法在身边印证成果而感到落寞
无法激发生命意义的推动力

我们还要自己懂得如何处理悲伤
如何制造快乐
如何爱惜自己
也很不明白为什么其他人
撒娇可以撒得如此自然

有时为了要证明给别人看
我还过得很好
性格上特地显得格外积极坚强及冷漠
心情冷暖惟有自知了

Thursday, March 28, 2013

摘自<己亮的天空>1

现在我明了
以前所看着感受到的
都未必是事实
而且大部分都因为我选择
而记住了

现在我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
我可以继续对你愤怒
然后把自己看成受害者
带着怨恨走完我的人生旅途
另一个是
我选择不要再埋怨你

不管你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
我都在我心中
留给你一个尊重与爱的地位
然后
我可以重新再创造我自己
我为自己负责任
我把自己的生命还回给自己

如今的我清楚明了
我若排斥你
我其实是在排斥生命的源头

Wednesday, March 27, 2013

Monday, March 25, 2013

摘自《陪你到最后》3

因为我曾经拥有所以必须经历失去
因为我曾经开心所以必须经历伤心

如果这人世间的经验
永远都是如此相对性地运作
我并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失去
而害怕再去拥有
我更不会因为这一次的伤心
而不再去寻找开心

过去的成长路告诉我
如果我愿意谦卑
看到苦难背后的正面意义
我会感受到"拥有与失去“
及”开心与伤心“的循环过程
它会直接让我慢慢地成长起来
也让我更加了解:
一切的背后
是要我去经验生命的林林种种
我经验我存在

Sunday, March 24, 2013

摘自《陪你到最后》2

在许多家庭里我看到父与子
母与女的亲子关系之间
如何在权力上彼此斗争
如何在言语上彼此伤害
如何在对错上彼此争论

我们拥有很多可是依然不满足
我们获取很多可是依然想占有
我们得到很多可是依然不开心

讽刺的是
在一个连吃一碗饭都成问题的陈家里
我看到父与子如何心连心
如何珍惜彼此的存在
如何共同度过巨大的死亡难关
在这一个家里头
我看到了死亡的教育

Saturday, March 23, 2013

摘自《陪你到最后》1

关于亲人生离死别的失落
我们都需要时间空间去经历

从麻木生气忧郁到弃生的情绪
如此不断来回反复
一直到自己终于可以接受事实
坦白说
这是一个必经的旅程
没有一个人经历失落的人逃得开

在这个旅程当中
我们必须很清楚地知道
我们都不是孤单的
如果我们愿意敞开心扉
没有一个人需要作为一座孤岛

如果你愿意的话
让信任你的老师宽容你的长辈
关心你的朋友
陪你一同走过这段失落的过程

Wednesday, March 20, 2013

摘自《动物》3

乌贼看到牠想要的东西时
全身的颜色会立刻改变

乌贼感到
可能有危险的东西靠近时
会喷出像墨汁一样的黑色液体
水中会立刻出现一阵黑雾
乌贼会马上
以最快的速度游到安全的地方

乌贼是多么敏锐地观察四周
牠整个身体都用来保持警觉
我们主要是用头部保持警觉
这就是为什么乌贼像是头部一样
牠是属于头部动物

Tuesday, March 19, 2013

摘自《动物》2

我们试着以与人类
相比较的方式
来教育孩子看待动物
我们完全不会强调比起动物
人类有着较佳且高度进化的大脑

而是强调
人类之所以在动物之上
是因人可以直立行走
双手能自由活动
而这双手
让我们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求
也能够服务他人

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客观
理性地了解自然界
并同时强化小孩的社教及道德

Monday, March 18, 2013

摘自《动物》1

在四年级时
我们讲述北欧神话
藉着雷神索尔
与众神之父奥丁的冒险传说
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这些故事也许读起来很残酷
但是孩子们很喜欢
为什么

在这些冒险传说里
人类灵魂善与恶永不间断的挣扎
将被投射到神话世界
善成了美丽的神旅
而非枯燥的道德戒律
恶则以可怕的丑陋呈现

这些古老图象传达出道德力量
比起任何道德说教
都更为强烈

Friday, March 15, 2013

摘自《相信你的直觉》3

透过直觉
我们能够获得
很多不同层次的觉知能力
以及很多不同通晓事情的方式

当你拼了命
想破头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时
你只不过是在左脑的知识银行中
提领有限的资金而已

但是
一旦完全放松
进入忘我的情境中
就等于在无所不知的
浩瀚宇宙银行中自在优游
这个知识情境
可以说是意识的真实层面
让你对于直觉
具有一种更广大的觉知力

Thursday, March 14, 2013

摘自《相信你的直觉》2

创意思考
是完整的思考方式
让自己变得有创意
是和整体创意取得联系的一种方法

在参与任何创意活动时
我们能感觉到身心的平衡
或是感应到完整的自我
就如同答案原本就存在于
问自己的问题当中一样
让我们感到安心而笃定

事实上
有创意的答案早已经存在
有创意的完整计划当中

Wednesday, March 13, 2013

摘自《相信你的直觉》1

不是每个人
都能成为画家或音乐家
但是每一个人确实都能
在专业领域和个人的生活上

例如:
当我们在安排行程
写讲稿或文章,装修房间
和解决问题时
独具创意地表现出自己的特质

每一次当我们运用机智
完成一项
较少机械式动作的工作时
就等于是让直觉
引导我们和创造力
做进一步的联系

Sunday, March 10, 2013

摘自<共同创造宇宙〉4

当欲望的两极二元性
造成了一种与来源的分离感
欲望就会令灵魂烧起来
它会推动我们的思考感受与身体
创造出一种
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
分离,欲望,找寻,攫取,沮丧,发怒

在认识到愤怒与伤害的根本后
放下那经验中
带来的自以为是的伤害
感受那“火”的燃烧
要有毅力的练习
才能成就“慈悲的见证”
你会明白
这是一种天下众生的体验

当你看着那猛烈的痛苦
就能让它转化成慈悲
慈悲的见证会令我执变得卑微
因为它将你带往灵性之火的真相
那苦痛就变成了
纯净的爱的能量

Saturday, March 9, 2013

摘自《共同创造宇宙》3

生命中创造力之本源
必须要清净清明充满光的流动
才能维持不断的重生

本源是永远清净纯朴的
在内等待我们去发现它
你如何发现本源呢
就是要不在意他人的意见
全心全意的活着
但是同时要注意
关心到身边的一切人与事

当你从本源活出来时
你会感觉到一种至乐与感恩的情景
用真心去活时
勇气就会流出
真正的勇气是指
你得到了本源流过你时
给于你的寂静和滋养
因此你是自然的付诸行动

Friday, March 8, 2013

摘自《共同创造宇宙》2

当四个元素都均衡的时候
灵魂就会敞开
达到第五元素的自然状态
也就是原气(或以太)的状态

火化的火
分离的硫风
溶解的水
结合的汞地全部合一

就是同时有阳的燥能量
与阴的湿能量结合
火化的火与结合的地得到阳刚的能量
分离的风与溶解的水得到阴柔的能量

这种合一就是自然的创造力
创造性周期的接收面是必须的
它让灵魂有立足之地
随业度日与活在当下
则是有创在性的灵性
经由原气对灵魂起作用的精要所在

Thursday, March 7, 2013

摘自《共同创造宇宙》1

当灵魂在最原始的状态
没有被印象情绪思想改变时
就是与原气共振的
惟有当灵魂自然柔顺
弥漫着“原气”
才能接受到灵性的印象

灵魂最初的接受性状态
就让灵魂开放与原气之中
但是要达到这种接受的状态
需要谦卑
因为对我执的认同要被拔除释放
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灵魂本来不是做为情绪反应的
而是做为反映灵性的一面镜子
当灵魂相信梦与想象时
可能会产生许多迷惑
但是当想象
渐渐接近弥漫一切的原气时
灵魂就可以了解
梦与想象中的象征性语言了

Monday, March 4, 2013

摘自《给彩虹桥上孩子的见面礼》3

在两岁到四岁之间
幼儿可能很固执
在这个期间
我们最好忽视
孩子一些负面反应

只要随着孩子
帮助孩子
帮助他做你要他做的事
不要生气也不需要解释太多
对孩子的发展有信心

不要让步或者允许孩子
左摇右摆地避开你要他做的事
不然他会一再地利用你的心软

Sunday, March 3, 2013

摘自《给彩虹桥上孩子的见面礼》2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自主选择权
长期下来会导致
孩子变得太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大吵大闹时
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你越是冷静
孩子才会安定下来

如果我们对孩子讲道理
就会过早唤醒孩子
尚未成熟的智力和理解力
过早地把他们
从童年的梦幻世界里拉出来
经由模仿
他们开始反过来和我们讲道理
而且会非常擅长此道
史代纳认为
只有在孩子将近五岁的时候
才可以唤醒他的是非观

Saturday, March 2, 2013

摘自《给彩虹桥上孩子的见面礼》1

如果生活没有规律
孩子的感觉
就像是穿梭在不同时区的旅者
当我们坐飞机越过海洋
我们的自我意识
会变得更加请醒
以应对时差和内在规律所受的干扰

如果我们没有建立
规律的家庭生活
就等于让孩子每天都处在类似
飞越海洋的状态中
没有规律的家庭生活
等于强迫了孩子的童年
强迫孩子过早地
从童年的梦幻状态中醒来

在缺乏韵律节奏下的生活
孩子必须竭尽所能地维持平衡
他的能量也会超过自身极限
被过度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