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31, 2014

摘自《北方的遗迹》2

再道貌岸然的高官
再斯文儒雅的学者
刚才站到殿阙中央来讲话时
还细声慢气地努力调动一连串深奥典故
突然不知道哪句话讲错了
立即被一群宫廷侍卫按倒在地
在衆目睽睽之下被扒下裤子
一五一十打将起来

苍白的肌肉殷红的鲜血
不敢大声发出的哀号乱作一团的白发
强烈地提醒着端立在一旁的文武百官
你们说到底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

用思想来辩驳思想
用理性来面对理性
从来没有那回事儿
一言不合请亮出尊臀

与此间风景相比
著书立说切磋研讨
实在成了一种可笑的存在
中国社会总是不讲道理
也不要道理
便与此有关

Friday, May 30, 2014

摘自《北方的遗迹》1

在我们中国
许多情绪化的社会批判规范
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
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
我们缺少人类普偏意义上的价值启蒙
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批判规范
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申出来的
带有很多盲目性

先是姓氏正统论
刘汉李唐赵宋朱明。。。。
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
所出现的继承人
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
都是合法而合理的
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
即使有一千条一万条道理
也站不住脚
真的,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

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
就是民族正统论

Tuesday, May 27, 2014

摘自《吴越之间》2

置身异乡的体验非常独特
乍一看
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
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
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
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异己的一切从反面
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
异乡的山水
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
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
浓浓的乡愁

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
越不敢回去越愿意
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
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
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
避一路想一路

Monday, May 26, 2014

摘自《吴越之间》1

江南小镇
很可以成为作家艺术家的小岛
有了这么一个个宁静的家院在身后
作家艺术家们
走在都市街道间的步子也会踏实一点
文坛中烦心事也会减少大半

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江南小镇
比过去缺了点什么
在我看来
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
缺了一点稳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
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
产生超越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

而这些智者这些灵魂
现正在大都市的人海中
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的“倾轧”

Friday, May 23, 2014

摘自《我是怎样学起佛来》3

直到修行由外驰求转为向内
用功于见地的进步
与习气的转化
才渐渐懂得
无明习气是烦恼轮回的关键
智慧的解脱
习气的转化是修行的重点
也是修行之艰难所在

被无明习气所转
刹那烦恼轮回
能转无明习气当下解脱自在
烦恼与菩提
端在当下一念

无明习气烦恼轮回
是自己造的因果
不是别人替我们安排

Thursday, May 22, 2014

摘自《我是怎样学起佛来》2

释迦牟尼佛讲了那么多
最后的落脚点
还是在于学人自己深明普遍因果
思维透彻宇宙生命之究竟
以自立自强自觉为本
善自修行自求解脱自肯承当

这是彻头彻尾的平实严谨
自立自强
转变烦恼习气转变命运
离苦得乐
何等平实科学
哪里有神秘和消极呢

Wednesday, May 21, 2014

摘自《我是怎样学起佛来》1

生活在逻辑的世界里
用的都是左脑
因此左脑越来越发达
就会变得越挑剔计较小利

左脑发达到凌驾右脑之上后
对于文化艺术感情
就会变得越来越淡薄
为了赚钱便六亲不认了
变得尖酸刻薄
这就是左右不平衡

当我们左右脑平衡时
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脑内吗啡
人就会很快乐很轻松

Tuesday, May 20, 2014

摘自《帝国的惆怅》

晁错是那种为了理想
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受人崇敬
但也往往误人大事

这种人只有“美学意义”没有“现实意义”
因为他的头脑中
只有该不该做没有能不能做
而后者却恰恰是政治家必须考虑的

政治家不但要考虑能不能做
还要考虑是现在就做
还是将来再做

Saturday, May 17, 2014

摘自《读城记》3

诙谐幽默源自北京人的世故与平和
幽默是要以平和为前提的
浮躁的人就幽默不起来
因为幽默是不紧不慢的
它需要铺垫打底子
“包袱”才抖得开

幽默也是一种大气
只有大气的人
才能微笑着看待一切
包括苦恼和不辛
也只有大气的人
才能含笑向自己的过去告别
总之只有大气才有幽默
北京人大气
所以北京人幽默

Friday, May 16, 2014

摘自《读城记》2

北京人的世故
是他们久历沧桑的结果

这种久历沧桑使他们
“身居台风眼处而能保有几分超然”
使他们在静观中养成了
“多看两步棋”的世故和通达
也使他们学会了忍耐

专制体制毕竟太强大
这种体制下的小民也毕竟太微不足道
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
比碾死只蚂蚁还便当
他们不能不学会忍耐
也是这忍耐造就了平和
而平和的背后是信命和认命

Thursday, May 15, 2014

摘自《读城记》1

人情世故都要适度才合于礼
过渡的客气显得生分
过度的关切则难免谄媚
而恰如其分则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这就要费心思勤琢磨
还要有教养
不过最重要的
还是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然后着尺寸做人过日子

Monday, May 12, 2014

摘自<品读汉代风云人物〉3

古代中国人认为
人生在世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必须懂得欣赏

是鉴赏而不是判断
是享受而不是思考
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欣赏的对象包括自然文物艺术
也包括各种人物

而一个豪杰之士
其鉴赏的对象
是风毛鳞角般的天才或英雄
对于天才或英雄
不要着眼他的现在
而要展望他的未来
不是盯住他的现实性
而是瞄准他的可能性

Sunday, May 11, 2014

摘自《品读汉代风云人物》2

道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
用老子的话说
叫“治大国者日烹小鲜"

拿一个盘子放一点油
把小鱼小虾在里面
弄点小火慢慢烤
烤焦了以后翻个面再烤
烤到酥得骨头都能吃
你不能拿个锅铲不停地炒
否侧最后成渣子

治理大国就像做小鱼小虾
不要折腾不要搞运动
安安静静地让它慢慢地往前走

Saturday, May 10, 2014

摘自《品读汉代风云人物》1

一个信奉道家学说的人
其成就之大小
随领悟与修养之高低而有所不同

层次较低的可以做到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中等层次者可以拥有
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
领会为人处世之道

层次最高的则能够主宰自我
根据自己的天性和兴趣而生活
乘兴而往兴尽而返
随遇而安随波逐流
而不为外在的环境所左右

Wednesday, May 7, 2014

摘自《心灵之药》3

当人们情绪高涨时
通常会闭上眼晴
那是因为感受与内在画面会相互影响
所以他们要闭上眼晴

一旦他们张开眼晴
就无法维持内在的画面
也因此感觉会有所改变
你会回复清明
能量才有办法继续转动

Tuesday, May 6, 2014

摘自《心灵之药》2

有些人会认为
他们在寻找的是心灵的真相
但伟大的心灵
却是从他们身上去思考与寻找

如同大自然
伟大的心灵是以犯下许多错误
因为它能够轻易地用新的脚色
替换任何不适合的角色
然而那些遵循伟大心灵的思考之人
有时会被允许拥有自己一点移动的空间

那就像一条河带着泳客
心灵便带着这个人前进靠岸
靠着的
便是他们合一后的力量

Monday, May 5, 2014

摘自《心灵之药》1

当一段感情中有不平等的关系
其中一方的付出
必须多过于他或她所得到的时候

就以和残障者结婚为例
残障的一方总是会得到多过
他或她所能够付出的时候
得到较多的一方就会被迫离开
因为那让人无力承受

除非这个伴侣非常谦卑
那他才有可能留下来
接受对方的付出
因为如此一来
这份殊礼就得到答谢了

Friday, May 2, 2014

摘自<禅话>3

三祖僧璨禪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繫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欲趣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凈,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Thursday, May 1, 2014

摘自<禅话>2

傅大士《心王铭》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  
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心性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  
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