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8, 2014

摘自《人生动力疗法》3

人生的十三大课题
  1. 地球之旅
  2. 怨亲债主
  3. 业力一体:你受的苦就是你曾对别人施于的
  4. 死亡恐惧
  5. 胎中设定:主要是母亲,会在怀孕时之情绪想法体质记录给胎儿,形成胎儿一生的基础
  6. 平衡父母:孩子会表现父母其中弱势与不表达情绪与行为的一方或是两者内在压抑的情绪与性格
  7. 愚爱替代:子女会决定以自己代替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受苦
  8. 亲子错位;孩子错代父母之位
  9. 不敬自惩:因对父母不敬,自惩产生与父母相同之性格与人生困境
  10. 无限眷恋
  11. 心碎关系:造成男性会选择与其母亲有相同纠结之女人做为伴侣,女性则选择与父亲有相同纠结之男人
  12. 物欲上瘾:高峰经验的圆满体验产生一种再回复的欲求
  13. 亲人死亡;造成欲随之而死的冲动

Friday, June 27, 2014

摘自《人生动力疗法》2


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
都有几个原始设定

第一个原始设定
先创造一个与整体断裂的假象
而必须体验生活中所造的各种事物

第二个原始设定
就是创造
若创造变成争夺
这是所有痛苦的基本模式
痛苦的原始设定的第一个
就是无原由地会害怕自己消失的恐惧
第二就是对象化
清楚的区分你与我

第三个原始设定
抵抗或直接攻击他人

第四个原始设定
你可以你争我夺但是你必须付出
“体验被你伤害的人”的代价

Thursday, June 26, 2014

摘自《人生动力疗法》1

他变了
与昨天的他不一样了
但是我们脑袋里的思想
念头影像声音并没有改变
有些设定卡在那里
它让你无法进去不断在改变中的每个当下

由于无法进入每个新的这一刻
你只能停留在过去的声音影像文字语言当中
你停留在那里
其实就是让自己卡在脑中的虚拟实境
而这样的虚拟实境看起来很大
然而它实际上是潜藏在你的意识当中

Monday, June 23, 2014

摘自《非亚之旅》3


我们走那么远的路
都在寻找

在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我们看到了希腊受埃及滋养的明显证据
为此还特地到了滋养的中转地克里特岛

然后我们追根溯源来到埃及
但在一次次惊叹后也越来越明白
埃及不是起点

现在世界学术界已不怀疑
滋养埃及的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考古学们一次次发现
对埃及的古代语言追索越早
就越接近于两河文明

两河
从公元前1千年再往前推
至少有3千年左右的时间
一直是早期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心

Sunday, June 22, 2014

摘自《非亚之旅》2


历史有很多层次
有良知的历史学家要告诉人们的
是真正不该遗忘的那些内容

但在很多时候
历史也会被人们利用成为混淆主次增添仇恨的工具
因此应该警惕

几个文明古国的现代步履艰难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历史负担太重
玩弄历史的人太多
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
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
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

可惜直至今天
很多历史只喜欢做皱纹里的文章

Saturday, June 21, 2014

摘自《非亚之旅》1

事情开始时可能各有是非
时间一长早已烟雾茫茫
如果请一些外来的调解者来裁判历史曲直
其实也有点冒险
因为这样会使双方建立起自己的诉说系统
倒把本该遗忘的恩怨
重新整理强化了

我在这里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方的朋友
作了深入的交流
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
他们双方都应该多一点遗忘
让往事如烟
然后搁置情绪
用现代政治智慧设计出最理性的方略

记性太好
很是碍事

Thursday, June 19, 2014

Wednesday, June 18, 2014

摘自《欧洲之旅》3


寓言化了的“希隆的囚徒”或许会告诉人们
自由与自然紧紧相连
它们很可能同时躲藏在咫尺之时
当我们不能越过咫尺而向它们亲近
那就是囚徒的真正含义

也许它还会说
人们不可能在不自由的空间里互助互慰
即使有心也只能一起枯萎

也许它还会说
人人都可能被囚禁着
也可能习惯于囚禁
但总有一丝不同于虫鼠的渴望
终于凿壁临窗慌然一窥
获得释放

Tuesday, June 17, 2014

摘自《欧洲之旅》2


直接导致现代资本主义产生的是新教(基督教)
及其伦理道德行为准则

韦伯说以前的天主教
靠的是神秘主义的拯救赎罪忏悔伦理
通过祈祷让人们相信可以在天堂得救
因此与商业经济长期对立

而改革后的新教则认为
灵魂的得救主要不是依靠教会和仪式
而是有赖于内心的纯净和工作的勤勉
这种积极入世的态度
有力地支持了商人以资本流通会计核算
而获得利润的正派行为
推动了工商企业的发展

Monday, June 16, 2014

摘自《欧洲之旅》1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
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
才是古希腊有关人的完整理想

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
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
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
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
也缺少赛场
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
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
又悄悄衰老

Friday, June 13, 2014

摘自《心中之旅》3

人类
伟大而无奈
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
就会什么也不在乎
最后只剩下两个字
善与爱

我们因此而还能跋涉
因此而还有喜乐
因此而还叫人类

即叹行路难又作逍遥游
身寄星云爱及八荒
虽然微若蝼蚁却也圆融安详
能够如此
善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

Thursday, June 12, 2014

摘自《心中之旅》2

沙漠里的胡杨树
没有滴水它居然能活上一千年
终于枯死后又挺挺地站立一千年
倒下后不散架不朽腐又是一千年

这是一种生命的震动
震动于它的顽强
又震动于它的孤独
正因为孤独它才比较完整地证明了
生命是什么
但这种证明也是自生自灭的
除非有另一具生命偶尔经过

Wednesday, June 11, 2014

摘自《心中之旅》1

真正的旷野是生命的负面
连一根小草都吝啬着自己的踪影

对人群来说它是一种陌生
但对地球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真实
被人类垦殖的地盘
实在只是一种狭小的偶然
偶然之时的必然便是旷野

这种漫无边际的旷野
比之于茫茫大海也只是小土一片
再把土地和大海加在一起
放到宇宙间立即又变成一粒尘埃

宇宙的无限空旷
已经进入人们的想象
越想越觉得那便是点滴生命
也是最大的奇迹
点点滴滴的生命
居然能发育成长得像模像样
真不知道如何来欢呼
如何来呵护如何来珍爱

Tuesday, June 10, 2014

摘自《从都江堰到嶽麓山》2

这个庭院
不知怎么撞到了
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
这个层面
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
而要早得多

如果真有前世
那我一定来过这里
住过很久

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
自己是什么
是一个神秘的庭院
哪一天你不小心
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
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子和现在的住舍
还要亲切
那就是你自己

Monday, June 9, 2014

摘自《从都江堰到嶽麓山》1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刺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
汇成了湖

Friday, June 6, 2014

摘自《从敦煌到平遥》3

大气不是一种提笔之后的风格选择
而是一种沉潜久远的内心冲动
因内心冲动而成为思维习惯
因思维习惯而成为生命本能

因心冲动缘何而起
起自于一种鸿蒙的责任和道义
对土地对人类对国家对文化对历史对人生
都关注得十分热切
于是就处处苦恼

面对的命题很大
因此苦恼的幅度也很大
文字是作者们徘徊于大苦恼
而又想走出大苦恼的一排排脚印

Thursday, June 5, 2014

摘自《从敦煌到平遥》2

任何一个古旧的课题
都会在大地上留下一些集中体现其精魂的遗迹
一些无法在文字中体会的环境气韵
如果有幸
还能在这些遗址的周边
寻找到一二个近乎专家的人物

一旦被这一切包围
那么整个生命就被课题所溶解
真是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以我浅见
一个人的文化生命
就看他曾被多少重要的课题溶解过
这种被溶解的体验是一种重大的人生享受
可以表述也可以不作表述
有时表述倒成了一种失落

Wednesday, June 4, 2014

摘自《从敦煌到平遥》1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
风沙中如此一静
荒凉中如此一景
高坡后如此一跌
才深得天地之韵律
造化之机巧
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浮嚣以宁静
给躁急以清冽
给高蹈以平实
给粗犷以明丽
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
世界才显精緻历史才有风韵

Sunday, June 1, 2014

摘自《北方的遗迹》3

废墟傲视着一时功名的短暂
而镜泊湖则又进一步
傲视着废墟的短暂

渤海国的废墟存在了一千多年
而镜泊湖至少已存在了一万多年
废墟是以往功业的遗留
镜泊湖完全离开了功业
因此也没有废墟
永远是一派青春一派妩媚
妩媚了上万年也不见老
被它妩媚过的建功立业者
都一一化作了废土
而它还是妩媚者

像镜泊湖一样冷清和漠然
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