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1, 2012

摘自《简单父母经》1

我们的每日生活与家庭
是建立在“四多”之上
过多的东西过多的选择
过多的资讯过多的快速

在这种程度的忙碌分心
时间压力与杂乱拥挤之下
孩子们所需要的对他们自己
与他们的世界的探索
这些时间与轻松都被剥夺了

因为这种“过多”的压力
成为常态
我们就加快来调适
于是“过多”的怪异变成正常了
如果我们游泳池的水温持续增加
而我们不断的调适这种温度
我们怎么知道在滚烫之前
跳出去

Friday, December 28, 2012

摘自《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3

我和台北之间的关系
就像一对共同生活
一二十年以上的老夫老妻
彼此间任何不满的情绪
总是渗透着无比的柔情

或许就如同在这座城市里
颇受欢迎的那位欧陆作家
昆德拉所说的
真正的生活
从来就不是他方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里
发现属于自己生存的理由
面对这个无力的城市
生活也许就可以不再充满艰难
一旦这个城市潜藏的能量
能够为人发掘出来
谁还能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座
照样可以快乐的天堂

Thursday, December 27, 2012

摘自《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2

台北
就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
到处是机会的奇异城市
她就像在广阔银河世界中
一个包容万象的星体
她拥有的别处没有
别处有的也大多能在此发掘

既然星舰船长做不成
艺术家
这行则换一个方式去达成
由外在的大宇宙向内去探索
深不可测的心灵宇宙
再将自我挖掘出的领域创作出来
展示这块人类心灵地图的小小疆界
一小块一小块地拼凑出
属于个人的小宇宙
是做为艺术家的一种幸福吧

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2

摘自《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1

你问我为什么要怀旧
我会说
一旦失去历史
我将不知道该拿什么
来应付未来

你问我为什么对未来缺乏自信
梦想依旧是有意义的
但在战场确认之前
不能盲动躁进

你问我为什么
不徹底抛开历史包袱
大胆创造自己的前路
我会说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
自己决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即定的
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Sunday, December 23, 2012

摘自《草味十年》3

世上没有完美的大专
不要寄望大专是天堂
大专可能比你想象过的糟多了
但在再不理想的大专读书
你仍然能选择作最好的大专生

也许录取你的大专和科系
在你心中一无可取
那么何不换个角度想
这是我成长的地方
我将让它因而荣耀

我相信每个大专生
毕业时都有两张文凭
一张在纸上一张在身上
你身上那一张
从你进来大专那一刻
便有人在看着了
他们永远在评估
你是追求自我成长的大专生呢
还是仅仅身在大专的中学生

不管大专生活
对我们还是不是新鲜
让我们把它过的精彩
新鲜的事物
总有变得不新鲜的一天
精彩的却将永远精彩

Saturday, December 22, 2012

摘自《草味十年》2

我尊敬哈理法乌马和祁奚
因为他们让我们知道
政府可以很高尚

政治如果败坏道德
那是因为我们
有太多格调和道德水平都太低的政客
和太多姑息纵容
甚至表扬这些政客的“评论家”
这些“评论家”混扰了社会的是非标准
鼓吹民众相信政治人物
可以没有廉耻之心
因为“政治本身就是肮脏的”

不错
政客不是天使他们有私心
然而你不是政客
为什么要为他们
侵害了公众利益的私心辨护
蚊子咬你
因为那是牠的天性
牠要传宗接代尽母亲的天责
你会不会因此同情牠而任牠咬呢

Friday, December 21, 2012

摘自《草味十年》1

我不怀疑这个国家爱我
不是因为我看不到
我在许多方面所受到的限制
而是因为我
不把促成这种限制的机构组织或个人
等同于国家

是的
恕我狂妄
他们是谁
为什么我要让他们决定
我对这个国家的感情
国家不是政府
更不是政党或政客
有一天政府会改变
政党会消亡政客会失势
可是我的国家将会比他们长远

国家是我栖身的这片水土(tanahair)
是与我共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我在一片美丽安宁的水土
一个多元种族文化语文的社区长大
我的邻里不论肤色信仰爱我疼我
我的山河不论晴雨晨昏育我伴我
我不能想象我能更爱另一片水土
更关心另一社会
为什么我要因为一些我不爱的人事
放弃我心所爱

Thursday, December 20, 2012

Tuesday, December 18, 2012

摘自《自然同窗》3

是的停一停
谁说我们不能暂时放过自己
谁说那家闭门不营业的餐馆
所能给我们的多过那碗豆花
谁说不能停一停
谁说行到水穷处
仍得兴味索然地走下去
谁能说坐看而见
徐徐升起的祥云千朵
不是另一条更接近遥远的路

能不能呢
在无涯而苍凉的时间荒原上
我们能不能多几次停一停
学会参观自己与其他赶路人的慌张
能不能像玩捉迷藏的小孩
忽然大声嚷不玩了
然后自己跑去蕩秋千
让那个原本躲得好隐密
得意样样的家伙
无可奈何地走出来

能不能呢
能不能停一停
让生命的荒谬
也猝不及防地输了一招
能不能

Monday, December 17, 2012

摘自《自然同窗》2

渐渐地他暗自纳闷
那一夜
那家杂货店
为什么好像比平时迟关店

生命之令他感激不尽
不只是因为它给了他许多
更因为它让他有来得及“还”的机会
还一支笔固然是还
用自己的笔
去尽心评阅一篇学生的作文
是“还”
尽意回复一封少年的来信
也是“还”
尽心去研究前贤之作
是“还”
尽兴去赏荐后起之秀
也是“还”
尽情尽性不虚度数十寒
更是一种慢动作的“还”

渐渐地他不能肯定
那一夜那件事
是否真的只有老黄灯和小小孩知道
只因他不能忘记老板娘那回头一笑
那不迟不早的回头一笑
究竟是老板娘一念之仁
还是无心之德
抑或生命借着那一夜
温黄灯下老板娘那一回头
给了小小孩一个若有所示的微笑

Sunday, December 16, 2012

摘自《自然同窗》1

故事是借来的
不为感动任何人
只是我自己相信了那个故事
才会在那样一个寂寞无法回避的晚上
掏出来御寒

故事中的小孩
隔着寂寞的玻璃窗
因为相信爷爷的话
所以从不放弃挥手

我们的生命旅程
其实都经历故事中小孙子“不知寂寞”
和老爷爷“深知寂寞”的阶段
而无论哪一个阶段
都需要有一个寂寞交会的机遇
都需要一个象那白胡子老人那样的
拿自己的寂寞来与你相逢的人

即使你仍未遇到
仍得相信
有那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们相遇了
不管是一瞬一天一生
那交会都将激起
心中不歇的音乐喷泉
而寂寞竟可化为
涌动喷泉的力

Saturday, December 15, 2012

摘自<这些人,那些事>2

时候会想
生命里某些当时
充满怨怼的曲折
在后来
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
因为若非这些曲折
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
遇见别人
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

而这些人那些事
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
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
与感动和温暖
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
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Friday, December 14, 2012

摘自<这些人,那些事>1

人生选择什么
就必须承受什么
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这道理到了这样的年纪
几乎已没有什么疑惑的余地

只是在日复一日
如川剧"变脸"般
随着工作或行程
不停变换的角色扮演中
"自己"这个角色
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
除了半夜场

而在几乎无声
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
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
就叫"回忆"

Thursday, December 13, 2012

摘自<散文的航行>3

学会说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生活
生活当然不仅是说话
生活也包括沉默
有时我会怀着怅然之情
回顾我的沉默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我会思考许多人
之所以沉默的原因
我想
有些人沉默是不想说话
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不善说话
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不懂说话

沉默的人以沉默对待生活
但沉默是一把锁
总会有一把钥匙
来打开这把锁
这也是生活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摘自<散文的航行>2

黄沙漫漫的沙漠
海浪般的流沙
不断移动的沙丘
爬上一座沙丘
想极目远眺地平线
看见的却是另一座沙丘

黄沙漫漫的沙漠
生命灭绝
只有风和热浪颤动
沙子在阴影下异常柔软
傍晚火烫早晨则像冷灰
骑马穿过沙漠峡谷
马蹄立刻被沙子掩埋

这是纪德看见的沙漠
其实也是所有的沙漠旅行者
对沙漠的记忆
所有人的足迹
都被沙子掩埋了

Tuesday, December 11, 2012

摘自<散文的航行>1

河,河边,河对岸
这样的河流
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
却因为路途遥远
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
因此它看上去
不仅瘦小而且忧郁

这样的河流
经年累月地被治理
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
水利疏导的指令性任务
河岸上堆积了
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房屋
工厂码头垃圾站
这一切使河流
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

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
让我难忘的
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

Saturday, December 8, 2012

摘自《从来没有死过:从唯识看生死》3

佛没有慈悲的种子
而菩萨只剩下这颗慈悲的种子
只因为菩萨有慈悲的种子
祂们无法成佛
所以连这种慈悲的种子
都必须放下
解脱才算真正的解脱

一个涅盘的人
他一样可以继续轮回
只是他的轮回已不再受有
不再染着这些苦
他明白苦是什么
他也会走过那些苦难
但他不再执着而已

Friday, December 7, 2012

摘自《从来没有死过:从唯识看生死》2

家里有人
要面对临终的时候
我们有必要好好坐下来
以正确的知见
适当的态度
来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死亡
以及意义是什么

同时也让孩子去感受理解
甚至表达他们的恐惧跟情感
让他们了解
这是很安全的
不需逃避
家人愈这么做的话
我相信对这个孩子的心灵会更健康

Thursday, December 6, 2012

摘自《从来没有死过:从唯识看生死》1

从心识种子的观点来看
轮回的现象
生命的缘起缘灭
都是由种子创化出来的
那么种子如果消除了
这些现象自然也不见了
这是无常的现象

一个有智慧的人
他会去洞察到无常的存在
然后透过无常的存在
让自己处在每一个片刻
每一个当下
让自己真实的存在着
真实的活着
这样就是一个觉悟者

我们真正唯一拥有的就是爱
真正能够存在的就是当下

Wednesday, December 5, 2012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
虽然演员和场景已设定
但却是让主角自由发挥
主角可以认真玩这场戏
与其他演员和场景配合
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若这场戏是个悲剧
身为主角
可看尽悲欢离合
面对悲惨的机遇
人性的惨酷
心情却是由自己把持
自己有自主权选择如何面对

加些润滑剂
适当的技巧懂得放下
带着演戏看戏的心情
虽经酸甜苦辣
却会赞叹这是一个丰富的人生

Tuesday, December 4, 2012

赏与罚

养育孩子的方式很多
有些家庭重视赏与罚
常与孩子谈条件
孩子乖听话守规矩有做家务
有礼物或可上网玩游戏
孩子不乖就限制上网

虽说这也是一种教育手法
却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良好
就可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们会学习与父母讨价还价
学习到做表面功夫
却忽略了父母当初的用意


早睡早起准时上课吃饭
不挑食把学校功课做完
难道是父母本身的喜好吗
应该让孩子晓得
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这是父母用心良苦

太强调赏与罚
常引起亲子间的冲突
孩子觉得父母是故意想控制他们
到了可反抗的年龄
都变成叛逆的孩子了




Monday, December 3, 2012

摘自《奇想之年》3

哀恸没有距离
哀恸会一波波袭来
突然发作
顿时惊惧忧心
让人膝盖发软眼睛发黑
日常生活无以为继

肉体的痛苦感觉
会一波波出现
每次大约持续二十分钟到一小时
喉咙发紧呼吸短促
喘不过气来忍不住叹息

腹部一方空荡荡的感觉
肌肉乏力
还有一种剧烈的精神痛苦
被当成是紧张或想象的疼痛
喉咙发紧喘不过气
忍不住叹息

Sunday, December 2, 2012

摘自《奇想之年》2

生命的脆弱
不在于
遭逢死亡袭击时的无力反抗
而在于历经死生别离之后
再也难以重新续原本的人生

挚爱的人永远离去
生命中的一部份永远消失
未来的一切也将永远改观
比之形诸于外的悲痛苦伤
这种藏之于内的恐惧
担忧孤寂才更教人惶然不安

死亡
混淆了理智与情感的意义
泯灭了清明与疯狂的界线
因为
在我们所认知的一切
尽皆改变之际
还有任何客观的事物
任何主观的作为
能无所动无所变吗

而这一切的变动
在挑战这我们向来
所认识的“正常”与“不正常”的定义
更让人惊惧失措

Saturday, December 1, 2012

摘自《奇想之年》1

不管我们是不是早有准备
真的
也不管我们年级为何
深藏在我们心中的东西
都会随之翻逐而出
激起令我们诧异的反应
让我们以为
早已尘埃落定的记忆与感觉
重新飞扬

在人称哀悼的那段
模糊不确定的期间
我们可能就像置身潜水艇
静静停在海底
察觉到一颗颗深水炸弹
忽近忽远
带着回忆向我们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