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摘自《鱼米之乡》1


江南厨子们都偏爱突出食材的本味
他们选择当季菜蔬肉食
并采用最能烘托其美味的烹调方法
加调味品的目的
并非刺激人的味觉感官
而是突出表现食材本身的内涵之美

所以江南厨子总是不厌其烦地
寻找最应季最上乘的食材
比如春天最新发的嫩笋
秋天最肥美的螃蟹
或冬日霜降后最甜美的绿叶蔬菜

Friday, December 30,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11

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就取决于建立一种劳动者之间的
新型的信任关系

而只有在这种劳动者之间的
信任关系的基础上
在破除了被资产阶级所利用的虚幻的
信任关系之后
特别是破除了少数人对于信用
和资本的垄断之后
一种崭新的社会信用的建立才
有可能重建信任和互惠的社会关系
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才有可能

Thursday, December 29, 2022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22

Tuesday, December 27,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10

如果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
货币信用体系
如果货币投资政策受制于
国际垄断资本
特别是如果不坚持资本为劳动服务
为产业服务的原则

而是奉行一切为金融服务
为炒钱服务的原则
那么金融和资本这个“杠杆”
也就不会向实体经济和劳动者倾斜
所谓按劳分配就是不可能的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Monday, December 26,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9

在欧洲的黑暗时代
伊斯兰文明所建立的这个信用体系
以印度洋为核心
横跨西亚、北非和南亚
从而铸造了中世纪
人类经济的辉煌时代
实际上商品和财富的证券化
正是伊斯兰商人的发明

伊斯兰文明中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熟悉金融工具的伊斯兰文明
却坚决地反对金融机构
发展为独立的领域并支配一切

伊斯兰教义对此的解释非常简要
按照伊斯兰教义如果钱可以生钱
那么就没有人再愿意
从事艰苦而诚实的贸易了
可见伊斯兰文明也许最早认识到
“贸易自由”与“金融自由”绝不是一回事如果金融成了一个独立的
占支配地位的领域
那么它就会对真正的“自由贸易”
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Sunday, December 25,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8

1700年之后
非洲奴隶既取代白银
成为国际贸易通货
奴隶贸易也构成了
白银国际流通的真实基础
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
英国在乌得勒支和谈时
通过阿西恩托条约从西班牙人手里
夺走了经营非洲和西属美洲之间
贩卖黑人的特权”

从那时起不但英国通过为
非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
充当奴隶贩子获得了大量美洲白银
从而得以挤进亚洲经济列车
成为世界经济列车上的二等乘客
它开创了这样的国际贸易换算方式
一个奴隶=x磅美洲白银=y吨中国茶叶

Saturday, December 24, 2022

Thursday, December 22,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7

金融制度把一切物品一切商品
都变成了具有简单的货币形态的“资本”
变成了“投资”
即可以带来超额利润的东西
马克思说
正是“殖民制度宣布
赚钱是人类最终的和唯一的目的”

但最初的投资并不是向贸易投资
毫无疑问在各种投资活动中
投资于“抢劫”最能够轻而易举地
带来利润
只是这种抢劫必须是合法的
而在16世纪的欧洲
抢劫“外国人”、抢劫“异教徒”
这恰恰是合法的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6

欧洲的金融业就起源于教会
它的先驱就是所罗门圣殿骑士团
这个由僧侣组成的军事修会
起着为十字军东征提供资金的作用

十字军运动开始的时候
一个法国南部的领主通过圣殿骑士团
以抵押自己房产的方式取得一张汇票
这种汇票可以在耶路撒冷的
圣殿骑士团的分支机构兑现
只不过在兑现时要收取贴水
如果考虑到这种汇票同时是可以在
骑士团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买卖的
那么我们就几乎可以确定无疑地
把它称之为“金融衍生品”

Tuesday, December 20,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5

英格兰银行开始营业的第一笔生意
就是以8%的利率贷款给政府
同时它由议会授权用同一资本
铸造货币
这同一资本又以银行券的形式
贷给公众
它可以用这些银行券来办理期票贴现发放货物抵押贷款购买贵金属
过了不久这些由银行自己制造的
信用货币又变成了铸币
英格兰银行用这些铸币贷款
给国家并代国家支付公债利息

资本家阶级是从帮助国家筹措
战争经费的战争借款制度中
脱颖而出的
现代信用制度
是从战争国债制度中发展出来的
现代财政制度是以银行券
作为税收工具而建立的
反过来说税收本身
是国王借贷的抵押物
而银行正是以这种抵押
为准备金发行银行券
当银行券成为税收的工具时
它也就成为国家的货币

Sunday, December 18, 2022

Saturday, December 17,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4

资本主义体制是以跨国金融体系
为前提而建立的
跨国金融体系的形成
则是16世纪以来欧洲战乱频仍的产物
它的实质就是私人银行家的联合

国家出于战争的目的而发行国债
私人银行家为了经营国债方才建立起
以国债为基础以税收为抵押的
银行制度和以银行券的流通为基础的
财政税收制度
正是这二者根本性地
促进了货币交换的发展
“互相预付”的信贷机制的发展
国家管理制度的理性化
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Friday, December 16,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3

欧洲16世纪那场深刻的金融革命
导源于地中海地区的私人银行家
以国王的债务为抵押发行信用
正是这个创制
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家能力
特别是战争能力

借助战争国债制度、银行券的发行
及其相关的财政税收制度
几个欧洲霸权国家以残暴的殖民战争
把全世界的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
通过建立和利用国际信用体系
它们迅速完成了“欧洲对于世界的革命”
并把整个世界以“债务”
和“金融”的方式联系起来

Thursday, December 15,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2

西方之所以能够在16世纪之后迅速地
超越中国实现富强
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说
则在于它经历了一场
深刻的财政金融革命
从而把商品经济转变为
信用经济、资本经济
而货币由“交换的中介”转变为
以国债为基础发行的银行券
则是这一革命性转变的突出标志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
“互相预付”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而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
并不是“货币流通”
而是信用即票据的流通

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充其量
也不过就是“不王道之富强”罢了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照走不误
一切“后发国家”不仅不能实现“富强”
而且还会陷入“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
丛林法则
其结果不仅仅是亡国而且更是“亡天下”

Tuesday, December 13, 2022

Monday, December 12, 2022

摘自《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1

自宋代以来
中国面向富国强兵的改革
所主攻的目标之一就是财政与金融
具体说就是历代王朝所施行的
“消极的财政政策”和“短缺性的货币政策”

所谓消极的财政政策
是说国家对民生与产业奉行
“少予少取”乃至“不予不取”的原则
所谓“短缺性的货币政策”
就是以贵金属为币
而明代中期钱粮改银之后
白银主要依靠海外进口
更使得“短缺性的货币政策”
一变而为“依附性的货币政策”
这样一来国家的发展便总是会缺钱

Sunday, December 11, 2022

摘自《世界秩序》13

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曾经一针见血地
阐述了美国的矛盾心态

美国人是讲道义的人民
希望外交政策反映举国拥护的价值观
但是美国人也是务实的人民
希望外交政策收到成效
美国的国内辩论经常被描述为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
对美国和世界来说
两者之争的结果也许是
如果美国不能二者兼顾
二者都会落空

Saturday, December 10, 2022

摘自《世界秩序》12

每当面临危机或冲突
(“二战”、冷战和我们这个时代伊斯兰世界的动荡)的考验
美国都会以某种方式
回归威尔逊的世界秩序愿景
通过民主、公开外交、培育共同规则
和标准来维护和平

这一愿景的天才之处
是让美国人的理想主义为缔造和平
人权和合作解决问题等
重大外交举措服务
在对更美好更和平世界的希望中
注入美国实力

由于威尔逊主义的影响力
20世纪参与式治理在全世界得到传播
美国参与世界事务时
总是表现出非凡的信念和乐观
威尔逊主义的悲剧在于
它留给20世纪这个举足轻重的大国的是
一套令人振奋但脱离历史感
和地缘政治意识的外交政策学说

Friday, December 9, 2022

Wednesday, December 7, 2022

摘自《世界秩序》11

罗斯福阐述了如下原则
美国的唯一愿望是看到
邻国稳定、有序和繁荣
任何光明磊落的国家
都可以获得我们的真诚友谊
如果一个国家显示
它懂得在社会和政治事务上
如何高效得体地行事
如果它维持了秩序履行了义务
它就没有必要害怕美国的干预

如果长期作恶或者治国无能
导致文明社会之间的纽带全盘松弛
那么在美洲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
最终需要某个文明国家出面干预
因此在西半球出于对门罗主义的坚守
在无法容忍此类恶行或无能的情况下
不管多么不情愿
美国可能都会被迫行使
国际警察的权力

Tuesday, December 6, 2022

摘自《世界秩序》10

门罗主义被解读为
《独立宣言》的延伸
旨在防止欧洲均势政策染指西半球
这一切都没有与任何拉美国家协商
(部分是因为当时拉美也没几个国家)
随着美国疆域覆盖整个大洲
美国的扩张被视为自然规律的结果
当美国奉行其他地方
所称的帝国主义政策时
美国人却赋予它另一种说法
遵从天命
占据上帝指派的这片大陆
让每年来到这里的数百万人自由发展

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领地时
获取大片领土被当成了一桩商业交易
而从墨西哥手中夺取土地
则称为遵从天命的必然结果

Monday, December 5, 2022

摘自《世界秩序》9

美国拥有开放文化和民主原则
千百万人将它奉为楷模
希望能够栖身于此
与此同时美国坚信自己的原则
具有普世性
这给国际体系带来了挑战
因为它暗示不实行民主原则的政府
就不是完全合法的政府

这一信念根植于美国人的思想深处
只是偶尔才会成为官方政策
在美国看来世界绝大部分地方
都生活在不尽如人意的
暂时性安排之下
终有一天会得到救赎

Sunday, December 4, 2022

Saturday, December 3, 2022

Friday, December 2, 2022

摘自《世界秩序》8

美国人的性格
应追溯至他所谓的“起点”
在新英格兰
当地独立性的诞生和巩固
它至今仍是美国自由的
主要动力和生命线

清教徒主义“不只是一种宗教学说
它在许多方面还体现了
最为纯粹的民主和共和理论”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的产物
在世界其他地方它们互相冲突
而在美国它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
我指的就是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

Thursday, December 1, 2022

摘自《世界秩序》7

美国笃信自己的道路
将塑造人类的命运
然而历史上它在世界秩序问题上
却扮演了矛盾的角色
它以“天定命运”之名
在整个美洲大陆扩张
却宣称绝无帝国企图
对重大事件发挥着决定性影响
却矢口否认有国家利益的动机
最终成为超级大国
却声言无意施行强权政治

美国外交政策表明
美国深信自己国内的原则
放之四海而皆准
实施这些原则对他国有益无害
美国的对外交往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政策
而是传播价值观的工程
它认为其他所有民族
都渴望照搬美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