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1, 2020

摘自《創造力》2

行動(action)與活動(activity)
它們的本質截然不同
行動是當情境需要你有所行動時
來自內在的自發性行為與反應
活動則是可有可無的
它不是對當下的回應
而是內在焦躁不安
以外在情境為藉口
開始從事各種活動

行動是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
是自發性的
而活動充滿了來自過去的負擔
不是當下自發性的回應
行動是創意性的
活動則是破壞性的

Friday, October 30, 2020

摘自《創造力》1

三重向度的人類
第一個C是意識(consciousness)
第二個C是慈悲(compassion)
第三個C是創造力(creativity)

意識是存在(being)
慈悲是感受
創造力是行動
新人類必須同時具備這三者

行動包含創造力
各種類型的創造力
如音樂詩繪畫雕塑建築科學科技
情感包含美學愛與美
而存在包含靜心覺知與意識

Thursday, October 29, 2020

摘自《奧修傳》3

如果你是個成道者
席拉集團怎麼
可能在這裏胡作非為這麼久呢

這和成道沒有關係其中沒有矛盾
成道只是意味著我知道自己
那並不意味著我知道每個人
知道未來知道明天
它只是意味著我一天24小時
都完全醒覺地知道我的意識
我知道我內在的光
我知道我的永恆我的不朽
成道和這一點沒有關係……
事實上如果我沒有成道
也許席拉就無法為所欲為
因為我就會和其他人
一樣的狡詐圓滑猜疑

我的成道讓我的愛我的信任
沒有任何條件
它讓我回歸童年重拾純真
我依然信任和愛那些欺騙我的人
這是他們的問題
是他們在騙人
這不會改變我的態度

沒有人可以用任何方法改變我的態度
如果我愛你即使你刺殺我
我還是會繼續愛你
你刺殺我並沒有關係
你可以刺殺我
但是你無法刺殺我的愛

Wednesday, October 28, 2020

摘自《奧修傳》2

成為寧靜的
去體驗一個人的自己
那個永遠的觀察者
那個永遠無法被觀察的
去知道那個知者
而忘記被知道的

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死亡之後
生命是否存在
真正的問題是在死亡之前
你是否活過

Tuesday, October 27, 2020

摘自《奧修傳》1

真正的真理尋求者從不尋求真理
他嘗試清除自己所有的不真實及虛偽
當他的準備好了純潔了
客人自然到來
你不會發現有一個客人
你無法跟著他他會來到你這裏
你僅僅需要準備
你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靈性
對我來說非常簡單
就是發現自己
沒有人能為你做這個工作
你不得不自己做它
你也不能直接做它
你不得不創造一些它發生的環境
它是一個發生
開悟解放覺醒實現
所有這些詞都絕對指向一件事情
它是一個發生

Monday, October 26,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12

在這個巨大的世界裏
有無數瘋狂的遊戲正在進行
你們都是參與者
依據你的能力
你打的耳光遲早會回到你身上
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做的

這個世界很大它需要時間
但一切都回到它的源頭
如果你在受罪痛苦的
充滿了焦慮與煩惱
不要安慰自己
說這是因為世界是醜陋的
其他人是醜陋的
你只是個受害者

你不是一個受害者
你是這個瘋狂的世界的創造者
所以你理應承擔
你所貢獻出來的一切後果
你參與了播種你必須參與收穫
你不能逃避

Sunday, October 25,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11

沒有冒險就沒有真理
沒有冒險就沒有生命
你必須學習孤注一擲
你必須成為一個賭徒

如果你不斷地懷疑
一個片刻來臨
所有你相信的都消失了蒸發了
那幾乎是一種瘋狂的狀態
一個人隨時會掉進旁邊的深淵
如果一個人保持警覺與觀照留心
那就是一種突破

信任是終極突破
它幫助你自己知曉真理
只有當真理是你的
真理才帶來解放
別人的真理無法解放任何人
它只會製造束縛

Saturday, October 24,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10

我對你說一些東西
我這樣說是有底氣的
這只意味著我說的話
是基於我的親身體驗
但這並不意味你必須相信它
你能傾聽就足夠了
現在你可以思考它
可以決定贊同還是反對

重點不在於你決定贊同
重點在於你做出自己的判斷
你的結論也許是反對
沒有關係
但這個結論應該出於你自身的存在
如果它不是源於你自己
那你就把我塑造成了權威

我說話是有底氣的
請不要把我塑造成權威
因為我只是在陳述事實
盡可能讓它充滿力量與情感
讓你們完全清楚它
然後你可以自主決定
我並沒有為你做決定
我並沒有讓你信靠我或相信我

Friday, October 23,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9

據說有一位禪師能夠推動
移動巨大的岩石
而他是個很瘦小的人
按照他的體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人們問他有什麼秘訣
他說:「沒有秘訣——因為我熱愛岩石,所以它們會幫忙。」

我先問她:「現在我的名聲都在你手裏了,這些人都是觀眾。現在幫助我、配合我,好嗎? 」

然後我就懷著愛意
把雙手放在岩石上……
等待岩石的暗示
當岩石給我暗示——那是一種顫動
我的整個脊柱開始振動
當岩石給我暗示說她準備好了
然後我就開始推
你們是逆著岩石去推
所以要用很大的力氣
我是順著岩石去推我順其自然
說我把岩石推動了是錯誤的
我只是在那裏
是它自己移動的

Thursday, October 22,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8

每個人都有創造性——
連樹木和石頭都有
有瞭解和熱愛樹木的人
他們知道每棵樹都有自己的空間
每塊石頭都有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變得敏感如果你能夠理解
通過心靈感應(empathy)
你會獲益良多
 
你會看到每棵樹
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創造
每棵樹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棵樹都有個體性
每塊石頭都有個體性
樹木不僅是樹木
它們也是人
石頭不僅是石頭
 它們也是人
去坐在一塊岩石旁邊
懷著愛意觀察它
觸摸它感覺它

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7

成為一個給予者
分享你可以分享的一切
如果你可以發自內心地微笑
以微笑著與別人握手
那它就是一個創造性的行為
真心實意地擁抱一個人
懷著愛心凝視別人……
一個友愛的眼神
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整個世界

去創造
不用擔心你在做什麼
一個人總得做許多事情
但要創造性地做每一件事情
帶著奉獻之心
工作變成了敬拜
不管你做什麼都是祈禱
不管你做什麼都是獻祭

Tuesday, October 20,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6

創造性的行為增添世界的美麗
他讓世界的舞蹈更優美
享受的事物更豐富
他讓世界的愛更純粹靜心更深邃
當他離開這個世界
他在身後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這讓他無比滿足
因為他的生命具備了某種內在的價值

貪婪權力欲成就感是非創造性的
它們不僅沒有創造性
而且是破壞性的行為
創造性的行為里
你也許不得不過貧窮的生活
你在內心深處會感到滿足
內心會充滿喜悅與讚美

Monday, October 19,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5

任何事都可以是創造性的
是你把那種品質帶進活動
活動本身既不是創造性的
也不是非創造性的
你可以用非創造性的方式作畫唱歌
你也可以用創造性的方式掃地做菜

創造力是你帶進你
正在從事的活動裏的品質
它是一種態度
一條內在的途徑
它是你看待事物的觀念

不要把創造力
限定在任何特別的事情上
有創造性的是人
如果有創造性
不管他做什麼即使是散步
你也可以看到他散步裏的創意
即使安靜地坐著什麼也不做
這種無為也會是一種創作
  
無論你做什麼喜悅地去做熱愛它
它就有創造性
如果你心裏的某種東西開始發芽
帶給你成長
它就是靈性的創造性的
它就是神性

Sunday, October 18,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4

信仰是自我中心的它是狂熱的
信仰是借來的是一種束縛
你自身的成長把你帶到信任
那是你自己的體驗
信仰通過制約實現
信任通過解除制約實現
在能夠達成信任之前
一個人必須拋棄信仰

信任也不是相信
相信是頭腦壓抑懷疑的另一個伎倆
相信意味著你害怕懷疑
懷疑使你處於混亂狀態
你不夠勇氣生活在混亂裏
你不夠勇氣生活在混沌狀態
於是你立刻壓抑懷疑
相信就是壓抑的方法

信任的道路是懷疑
懷疑到底走完全程
不要壓抑你的懷疑
否則你會錯過信任
信任出於懷疑
將懷疑經驗到它的極致

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3

一切都取決於你對你寧靜的信任程度
你對自己的信任程度
有多少寧靜從你內在的源頭升起
你可以進入喧囂的塵世同時保持寧靜
也許你還能改變一些你接觸到的人
為什麼要相信他們能夠改變你

帶著勇氣與力量進入這個世界
塵世的喧囂不會是一種干擾
你的寧靜會幫助人們變得寧靜
和你的朋友家人談論你的靜心體驗
這有助於激發出一種人們內心的渴望
他們一直錯過的某些東西
你已經達成了
你越是對人們散佈和分享你的體驗
你就越能夠保護自己
他們不能影響你

Friday, October 16,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2

在山裏你可以寧靜
在午夜的星空下你可以寧靜
但那並不是你的寧靜
那只是外界的寧靜穿透了你
要麼是外界的寧靜穿透了你
要麼是外界的噪音穿透了你
你都處於外界的影響之下
這種寧靜不會有太大幫助

寧靜不屬於高山也不屬於社區
這裏的每個人都是寧靜的
至少都在試圖寧靜
有這麼多人在試圖寧靜
一個人可以加入其中
你可以成為社區的一部分
而感受到寧靜
在人群中你可以成為人群的一部分
而感受到嘈雜
事實上你並不存在
你所有的體驗都是依賴性的
你還不是一個個人
這就是恐懼
否則它並沒有關係

Thursday, October 15, 2020

摘自《奧修問答選集》1

一旦你品嘗到內在的寧靜
外在的喧囂就無關緊要了
唯一的干擾來自於內在的喋喋不休
穿流不息的念頭

這種恐懼之所以出現
是因為我們對自身的寧靜並不確定
一開始這是自然的
不用擔心
所需要的就是內在的寧靜
應該更加結晶
事實上進入外面的世界
有極大的幫助
因這這成了一場考驗

把它看成一個測試你寧靜的機會
一旦你開始在人群中感覺到寧靜
你將會欣喜若狂
然後你就可以確定這是你的寧靜

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8

人真誠想要顧慮
對另一個人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他是一個弱者
他當然就屈服於這個欲望
而在事後為自己辯解說
他不想說謊不想假裝他想要真誠
然而他說服自己那都是別人的錯
他是真的想要顧慮他
甚至對他讓步他不想吵架等等
但是對方根本不顧慮他
所以他無可奈何

他開始時決定不顧慮
卻怪別人不顧慮他
這是外在顧慮
如何轉變成內在顧慮的例子
但是如果一個人真的記得自己
他會瞭解對方和自己一樣都是機器
他就會設身處地替他著想
真正瞭解對方並且感同身受
如果他能做到這點
工作自己就容易多了
要是他只帶著自己的需求接近別人
那麽工作只會帶給他新的內在顧慮

Tuesday, October 13,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7

一個人開始顧慮自己不夠顧慮他人
別人會因為他不夠顧慮而動怒
於是以為他不夠為那人設想
不夠關心他對他不夠讓步
所有這一切其實只是軟弱
這種顧慮完全建基在『要求』上
一個人心裏暗暗要求每個人
都應該看出他是多麽傑出的一個人

與內在顧慮相反
且是對抗它的方法之一就是外在顧慮
外在顧慮建基在與內在顧慮
完全相反的人際關係上
它是去適應人
適應他們的瞭解和需求
藉由外在顧慮一個人
使別人及自己的生活都好過一點
外在顧慮需要瞭解別人
瞭解他們的品味習慣及偏見
外在顧慮需要一股強大的自制

Monday, October 12,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6

與別人的認同
它採取『顧慮』他們的形式

顧慮有幾種不同的形式
最常見的是一個人認同於別人
怎麽想他怎麽對待他
對他的態度如何
他總是認為別人不重視他對他不禮貌
所有這些念頭折磨他
使他浪費大量精力猜測和想像
對他人產生不信任和敵意
某個人如何看他想他說他
這一切對他都是天大的事情

『不公平』是顧慮
常常隱身在後的字眼
當一個人確信他正為某種不公平
而氣憤不已時
停止顧慮對他而言就是
『使自己安於不公平』

一個人採取這樣個人化的方式
就好像世界上每一件事物
都經過特別安排以使他快樂
或相反使他不方便或不高興

Sunday, October 11,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5

認同是記得自己的主要障礙
一個認同所有事物的人不能記得自己想要記得自己首先就要不認同

要學會不認同人必須先不與自己認同
不要無時無刻都稱他自己為『我』
他必須記得他裏面有兩個我
一個是他自己
也就是他裏面的『我』
另一個則是他與之對抗的
是他如果想要有所得就必須征服的我
只要一個人認同或可以被認同
他就聽命於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
自由首先就是要掙脫認同

Saturday, October 10,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4

性中心是本能和運動中心的中和
中心身體下部可以獨立而存
因為其中的三個中心是三力的導體
理智中心和情感中心
並不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某一刻是運動中心主動
本能中心被動
下一刻卻是本能中心主動
而運動中心被動

Friday, October 9,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3

本能的
只能適用於有機體的內在機能
包括心跳呼吸血液消化等
都是本能機能
唯一屬於外在機能的是反射動作

運動中心的主要特徵之一
就是模仿的能力
一個獨立的運動中心
一方面不依賴也不需要頭腦
它本身就是一個腦
另一方面它不依賴本能而必須學習
運動中心藉由模仿工作
解釋了峰巢白蟻窩和蟻丘等
可存在秩序的保存
藉由模仿
一代完全由另一代的模型來建構自身
模仿並不能解釋到底這秩序
一開始是從何而來

每個中心不只是一個原動力
同時也是一個「接收裝置」
接收各種不同甚至來自遠方的影響力
群體當可能是由順從外在刺激的
自動機器所組成
他們並非受到意志意識
或個人傾向的影響
而是受制于可能來自遠方的
外在刺激所擺佈

Thursday, October 8,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2

觀察自己
就能記录不同層面的素質
他會清楚記下他的行動思想情感
和話語都是外在影響的結果
依照外在刺激的影響而行動

每一次衝擊都引出一個我
另一次新的衝擊出現
前面的那個我就被另一個我取而代之
環境有一點改變時
又會出現一個新的我
一個人會瞭解到
他一點也不能控制自己
他不卻道下一刻
他會說什麼或做什麼
他的內在沒有永久
可以產生控制的東西,機能和狀態

Wednesday, October 7,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1

只要人被某個習慣所支配
他就不能做觀察
但只要他開始努力嘗試對抗它
那怕力量微弱
他都能感覺注意到那個習慣
只要嘗試研究運動中心的基本活動
人就開始對抗習慣

為了要觀察自己
一個人必須試著以不平常的方式走路
以不尋常的姿勢坐著
或在習慣站立時坐著
而在習慣坐著時站立
在習慣使用右手的情況下使用左手
反之亦然
所有這些方法
都可以用來幫助他視察自己
以及研究運動中心的習慣與聯想
在情感中心的領域裏
嘗試去對抗習慣性
立即表達不愉快的情感會很有用

Tuesday, October 6,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0

運動中心若代替理智中心工作
就產生機械閱讀或機械聽話
完全沒意識到他在讀什麼聽什麼
這種情形經常發生在
注意力為某事佔據時
運動中心就試圖取代理智中心的空缺
但這很快就成為一個習慣
因為理智中心
容易為了白日夢或想像分心
而不是為有用的工作、想法
或沈思而分心

白日夢並不追求任何目標
白日夢的動機總是來自情感中心
或運動中心
而實際過程則由理智中心完成
白日夢來自理智中心的懶惰
企圖避免沿著一定方向
朝明確目標工作的努力
部份則源自情感與運動中心
重複它們自己的傾向
想保留或再造曾經有過
或『純屬想像』的經驗
想像和白日夢
是理智中心工作不當的例子

Monday, October 5,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9

當人把理智情感及運動機能的差異
牢記於心
他在觀察自己時
必須立刻把那些印象歸到某個範疇
他必須只記錄那些他毫無疑問
能立刻歸入所屬範圍的觀察所得
觀察諸中心運作的同時
也要觀察在適當運作外的不當運作
也就是一個中心替另一中心工作
  
情感中心替理智中心工作
會導致不必要的緊張、激動和匆忙
取代了該有的冷靜判斷及深思熟慮
理智中心替情感中心工作
會在原該當機立斷的場合躊躇不前
使人無法分辨所處位置的特殊之處
和有利時機
因為思考的速度太慢了
它周密擬定出一套行動計畫後
就依樣畫葫蘆
也不管情勢已經改變
需要一套新的行動方針

對情感及運動中心而言
非常不同的事件
在理智看來沒什麼兩樣
它下的決定過於籠統

Sunday, October 4,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8

有些人主要由理智或情感或感覺認知
還有的是組合型
一個人可能由理智和情感認知
另一個卻由理智和感覺認知

某一種認知模式
會立即導向某一種對外在事件的反應
一個人常常把他們的想法
或理智認知看成是他們的情感
而把情感看成想法或把感覺看成情感
如果兩個人由不同的角度
來認知同一件事物
譬如一個人由情感另一個由感覺入手
他們不瞭解是什麼
使他們對某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態度

對某一特定主題最完備的知識
只有在我們同時以理智情感及感覺
去檢查才能得到

Saturday, October 3,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7

一個人為了要分析
在自身發現的某個現象
他開始找答案
完全忘了做進一步的觀察
當他越全神貫注於這些問題
就越切斷自我觀察

在累積相當數量的記錄
及對律則有相當的瞭解之後
才能開始分析
在觀察自己時人必須要區分
他這部機器的四個基本機能
即理智、情感、運動及本能機能

五官及其它冷熱等等的感覺
都是本能的
情感機能或情緒則總是偷悅或不悅
無動於衷的情緒並不存在

Friday, October 2,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6

宇宙中包含著振動和物質
振動狀態中的物質
振動著的物質
振動的頻率和物質的密度成反比

在絕對者裏面
振動最快物質密度也最低
在下一個世界
振動慢些物質密度也大些
再往下
物質密度更大振動也相應減慢

Thursday, October 1,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5

三力的教義是古老體系的根基
第一力可以稱為主動力或積極力
第二力是被動力和消極力
第三力則是中和力

經由研究自己的思想、意識
及活動的種種表現如習慣欲望等
人學著去觀察
並看出自己身上的三力作用
一個人想要改掉某些特性
他的渴望和進取心就是主動力
而所有與進取心相反
習以為常的心理活動
就是被動力或消極力
通常這兩力要不是互相抵銷
就是其中一力完全消除另一力
然後卻也虛弱的無法進一步行動

一個人可能滿懷渴望和進取心
但是全部的進取心
卻耗費在克服生活中的惰性
除非出現第三力,
三力也許以新知識的形式出現
以此支援並強化原來的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