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4

第一種人的素質
是依本能和感官而定
第二種人的素質是情緒的素質
第三種人的素質則是理智的素質
知識不能遠離素質
第一、二、三種人的素質
無法擁有第四種人以上的知識
不論你給他什麽
他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
把每一個觀念降到自己的層次來談 

這七類區分
一定要能運用到與人相關的一切
例如第一種人模仿抄襲的藝術
第二種人的情感藝術
以及第三種人的理智、發明的藝術

Tuesday, September 29,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3

有一種知識是屬於第一種人的
它以模仿、本能、背誦、填鴨
及反覆練習為基礎

第二種人的知識是他所喜歡的知識
他不喜歡的就一點也不知道
他總希望在每件事物上找到樂趣
如果他病態
就會知道他不喜歡、壓迫他
使他害怕、恐懼及厭惡的知識 

第三種人的知識以主觀的邏輯思考
字眼及字面的瞭解為基礎
它是書蟲及學者的知識
舉例來說
第三種人會計算【可蘭經】中
阿拉伯字母出現的次數
然後以此演繹一整套體系
來詮釋【可蘭經】

第四種人的知識來自第五種人
而又依次來自第六種人
上溯自第七種人
當然第四種人只能以他的能力限度
來理解這套知識
但比起第一、二、三種人
他已經由知識的主觀面中解脫出來
邁向客觀的知識

第五種人的知識是完整
而不可分割的
他已經擁有一個不可分割的我
而他所有的知識都屬於這個我
他不會有一個『我』知道某事物
而另一個『我』卻不知道
他知道什麽他整個人都會知道
他的知識比起第四種人
要更接近客觀知識 

第六種人的知識
是人可能擁有的最完整的知識
只是它還有可能喪失

第七種人就是他自身的知識
它是不能與他分離的
它是關於一切的客觀
而且實際的知識

Monday, September 28,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2

第七種人已經達到人類發展的極致
具有人可能擁有的一切
也就是意志意識永恆不變的我
第六種人非常接近第七種人
只是他的一些特性還不能永久不變

第五種人已達成統一性
第四種人是一個居中的階段
第一、二、三種人都在同一層次
共同形成機械的人性

第一種人生活的重心在運動中心
這種人是身體人
他的運動中心和本能中心
強過理智和情感機能

第二種人心理生活的重心
是在情感中心
也就是他的情感機能強過其他機能
他是情感人 

第三種人心理生活的重心
是在理智中心
也就是他的理智機能強過運動
本能和情感中心
他是理智人
總是由理智和思辯來看待事物 


第四種人並不是天生的
他生來是第一、二,或三種人
只有在經過特定的努力之後
才能成為第四種人
他一定是學校工作的產物
他有一個永久的磁性中心
由他對工作的評價
及與學校的關係所組成
此外他的心裏已經開始達到平衡
不會像前三種人一樣
有一個中心壓倒其他中心
他開始認識自己也知道要往哪里去 

第五種人開始形成結晶
他不會像前三種人一樣善變
他可以由第四種人進化而來
也可以不經由第四種人而達成
如果是後者
他就不能再發展成第六及第七種人
要成為第六種人
他必須融化掉已經結晶的本質
必須要有意地忘掉他是第五種人

Sunday, September 27,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1

精確的瞭解建基於一套精確的語言
這種語言能確立所說的事物
是從什麽觀點說的
以及其中有什麽關連

這套新語言是把語言架構
奠基在一項新原則
也就是相對性原理
它把相對論引用於一切概念
如此便能精准地確定思想的角度
這正是日常生活所缺少的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0

知識只是一個中心的運作
而瞭解卻是三個中心同時運作
理智中心可能知道某事物
但只有當一個人感受並察覺
與這事物相關的一切
瞭解才會出現 

只有在實際行動中
人們才能明白知識與瞭解的差別
明白知道和知道如何去做是兩回事
後者不是只靠知識就可以達成

Friday, September 25, 2020

摘自《探索奇跡》9

知識本身並不會產生瞭解
瞭解也不因知識的增加而增加
它是依知識與素質的關連而定
也就是兩者的結合
知識與素質不能相差太多
要不然瞭解就不會產生
同時知識與素質的關連
並不因知識單方面的發展而改變
改變只有在素質與知識同時成長時才有可能

瞭解只因素質有所成長才成長 
一般人並不會分辨瞭解和知識的不同
他們總認為更多的瞭解
是由更多的知識而定

但是一個人如果習於自我觀察
就能確知在他生命中的不同時期
對於同一個觀念想法
常常有著全然不同的瞭解
他也明白自己對於同一主題的知識
並沒有增加
那到底是什麽改變了呢
是他的素質
一旦素質改變
瞭解也就跟著改變了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20

摘自《探索奇跡》8

只是知識單方面的發展
會產生虛弱的瑜珈修行者
也就是一個人博學多聞
卻一點也不會做
他並不瞭解他所知道的
他沒有監識力
不同類型的知識在他看來並沒有分別

只有素質單方面的發展
會產生愚蠢的聖人
也就是一個人有能力做
卻不知道要做什麽
如果他真的做了什麽事
也只是依著主觀的情感去做
極可能走上岐路或犯下大錯
不管是虛弱的瑜珈修行者
或是愚蠢的聖人都會走到瓶頸
不能再往前發展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20

摘自《探索奇跡》7

苦行僧是他身體的主人
但不是情感與理智的主人
僧侶是他情感的主人
但不是身體與理智的主人
瑜珈修行者是他理智的主人
但不是身體與情感的主人

第四道對人要求的原則是瞭解
人必須不做任何他不瞭解的事
工作的結果與工作的意識狀態成正比
人必須要能滿足於自己被告知的真相
直到他滿意之前
他都可以不做任何事 

第四道的方法在於
工作身體時也同時工作理智與情感
工作理智時也同時工作身體與情感
工作情感時也同時工作理智與身體
有一整套身體、理智與情感
並行的系列練習都效勞這個目標
每個人只能做需要做的事
而不做對他無用的事

當一個人在第四道上獲得意志
他便能運用它
因為他已獲得對身體、情感與理智等
全部機能的控制

Tuesday, September 22, 2020

摘自《探索奇跡》6

僧侶之路
這是條信仰之路
宗教情感或宗教犧牲之路
一個人只有在非常強烈的宗教情感
與宗教想像之下
才能成為一個僧侶
一個僧侶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
來跟自己爭鬥
但所有他的工作都集中在第二個身體
也就是情感
在他裏面他發展統一性
意志征服了情感
以這方式達到第四個身體
但他的肉體以及他的思考能力尚未發展
為了能運用他所獲得的
他必須發展他的身體與思考能力

瑜珈之路
這是條知識之路理智之路
瑜珈之路是以知識的方法來工作
瑜珈修行者達到第四個身體
是透過發展他的理智
但他的身體與情感都尚未發展
他無法運用他所達成的成果
他知道一切但什麽也不會做
為了能做
他必須能掌控他的身體與情感

Monday, September 21, 2020

摘自《探索奇跡》5

永生不朽並不是人天生的特質
永生的道路可以分成三種:
1.苦行僧之路
2.僧侶之路
3.瑜珈之路

苦行僧之道是與肉身爭鬥之路
苦行僧努力發展身體的意志
來控制身體
透過折磨身體才能達成
如果在他裏面發展出身體意志之前
他尚未致病或死去
那麽他就達成了形成第四身體的可能性
但他的其他機能----情感的理智的----
仍未發展
他得到了意志
但他沒有任何東西能運用它
他無法利用它來獲取知識或滿足自己

Sunday, September 20, 2020

摘自《探索奇跡》4

這是形成第二身體的一個寫照
用來達成融合的火是由『摩擦』產生
這又是透過人裏面的『是』與『否』之間的爭鬥所產生
如果一個人屈服於他所有的欲望或誘惑
他的裏面就不會有任何爭鬥
也就沒有『摩擦』沒有火
但如果他為了達成一個明確的目標
而奮力推開會阻礙他的欲望
那麽他就會創造出火花
逐漸地這火花會轉化他的內在世界
成單一的整體
這化合物有可能具有原先所沒有的性質
它可能帶有磁性
也可能帶有放射性等等 

使這化合物獲得新特性的過程
相當於第三身體的形成
以及由第三身體協助
而獲得新知識與新能力的過程
透過對三個身體的一種特別工作
這些獲得的特性
就有可能成為第三身體的永久擁有物
而不會再被取走

將這些獲得的特性固定下來的過程
即相當於第四身體的形成
只有擁有四個完全發展的身體的人
才能稱之為『人』就是永生不朽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20

摘自《探索奇跡》3

只有肉體的機能的人
是個依賴外在影響的自動機器
而另三個機能
則依賴肉體與它所接收到的外在影響力
欲求或厭棄如『我要』『我不要』
『我喜歡』『我不喜歡』
亦即佔據第二身體的機能
是依賴偶發的衝擊與影響
思想
亦即與第三身體相應的機能
則是個完全機械的過程
『意志』並不存在於一般的機器人裏面
他只有欲望
一般所謂的堅強意志或軟弱意志
也只是持續較久
或較短暫的欲望與渴望而已

擁有四個身體的人
其肉體的自動作用
是依據其他三個身體的影響而定
不再是由不同欲望所產生的
而會有一個單獨的我
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以及永久的我
有單一性主宰著肉體與其欲望
也能同時克服它的反抗與抵制
機械的思考方式也由意識來取代
同時也有了意志
它不僅僅是諸我經常矛盾的欲望
而是發自意識
也受制於唯一且永久的我
唯有這種意志才能稱之為『自由』
因為它不受偶然的影響
同時也不能從外面來改變或扭轉它

Friday, September 18, 2020

摘自《探索奇跡》2

第一個是肉身(carnal body)
第二個為『自然的』身體(naturalbody)
第三個是『精神的』身體(spiritual body)
第四個為『神聖的』身體(divine body)

在通神論的術語中
第一個是『肉體』(physical body),
第二個是『靈體』(astral body)
第三個是『智體』(mental body)
第四個是『因果體』(causal body)

第一個稱為『車身』(身體)
第二個稱為『馬』(感覺,欲望)
第三個稱為『駕駛』(理智)
第四個稱為『主人』(我,意識,意志)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20

摘自《探索奇跡》1

一個達成完全發展可能性的人
實際上包含了四個身體
這四個身體是
由變得越來越精細的物質所組成
它們彼此互相滲透
而形成了四個獨立的組織
彼此有明確的相互關係
卻又擁有各自的獨立行動

人類的有機體亦即肉身
有個非常複雜的組織
在某些情況下
一個新的獨立的組織能從中生長
為意識活動提供一個比肉身更方便
也更容易反應的工具
在這新身體中顯現的意識
能有完全的力量與控制來統治肉身

在這第二個身體中
某些情況下能生長出第三個身體
同樣也有它自身的特質
在這第三身體中顯現的意識
有完全的力量與控制
來統治前兩個身體

第三身體所擁有獲取知識的可能性
是第一或第二身體難以達到的
在第三身體中
某些情況下第四個身體能生長
在第四身體中顯現的意識
能完全控制前三個身體與它自己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20

摘自《死亡的藝術》3

存在是矛盾的
它透過相反之物而存在
它是一種相反之物的平衡
而一個學到如何保持平衡的人
就有能力了解生命、存在與神
平衡就是那把秘密的鑰匙

靜心不是一件靜態的事情
它是一種平衡
你必須一次又一次的去達到它
你將會變得越來越有能力去達到它
但是它將不會永遠的留下來
像你手中擁有的東西一樣
你必須每一刻都去要求它 
唯有那樣它才會是你的
你無法休息,你無法說:
「我靜心了、我了解了
現在我不需要再做任何事了
我可以休息了。」

生命不相信休息
它是一種由完美
邁向更完美的持續動作

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

摘自《死亡的藝術》2

一個真正有靈性的人會有很棒的經驗
但他從來不會累積它們
一旦它們發生過了
他就會忘了它們
他從來不會將它們投射到未來
他從來不會說它們應該被重覆
他從來不會祈求它們的發生
一旦它們發生了那就是發生了
就結束了
他與它們的關係已經結束了
他會離開它們
他總是對新的東西敞開
他從來不會帶著舊東西

如果你不帶著舊東西
你將會發現生命的每一步
都是絕對的新鮮
不可思議的新鮮

Monday, September 14, 2020

摘自《死亡的藝術》1

生命就在生活當中
它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種過程
除了隨著生命流動以外
是無法得到生命的

生命並沒有在某處等待著你
而是在你身上發生著
它並不是在未來的某種
等你去達成的目標
它就在此時此地
-在呼吸中血液的流動中
不論你是什麼那都是你的生命
如果你開始到別處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你將會錯過它
觀念是重要的解釋是重要的 
而真正的東西卻完全被遺忘了
我們不去看那個已經在此地的東西
我們想要合理化的解釋

Sunday, September 13, 2020

摘自《沙的智慧》4

一個仍然在反對過去的人
並非真正免於過去
他仍然有一些遺恨
有一些抱怨有一些創傷
「駱駝」仍然索擾著你
駱駝的陰影仍然跟隨著你
獅子在那裏
但是他仍然有形無形地在害怕駱駝
害怕他或許會回來

當那個對駱駝的害怕完全消失
而且獅子的怒吼也停止
那麼值得歌頌的小孩才會誕生
我要你們非常深入地
而且貫穿地進入這三個階段
因為它們具有很大的價值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20

摘自《沙的智慧》3

第一種狀態
駱駝的狀態,是社會所給予的
第二種狀態(狮子)
必須由個人自己去達成
當你達到了它
你才算成為一個個人
不再是一個遵命傳統的一部分
你已經脫離了幼蟲階段
而變成一條毛毛蟲
你開始移動

獅子的狀態具有這些特性
獨立、說不,不服從、反對別人
反抗權威教條經典
獅子反對每一樣東西
他想要粉碎每一樣東西
而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
創造出一個比較接近內心所欲求的世界

第三種狀態,創造力
只有創造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燦爛
他們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聽
有心可以感覺
他們是完全活生生的
他們非常充分地生活
他們從兩端來燃燒他們的火把
他們的生活有強度很盡致

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摘自《沙的智慧》2

不要對你的父母你的老師
你的牧師或社會生氣
因為他們必須在你裏面創造出一種服從
因為唯有透過服從你才能夠吸收
父親必須教導母親必須教導
而小孩必須只是吸收
如果時機尚未成熟
懷疑就升起那麼吸收將會停止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20

摘自《沙的智慧》1

真理透過三個階段而達成
吸收、獨立、創造
每一個人都必須吸收
他所存在社會的文化傳統
他必須吸收過去所有的
那個吸收越高你就站得越高
你可以從一個山的頂峰看下來
因此你的視野可以很深廣

然後第二件事開始,獨立
幼蟲的階段中止了
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停留在一個地方
探索的時刻來到了
冒險的時刻來到了
真正的生命從移動和獨立開始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20

摘自《無邊無際》3

那些受到某人或某事影響的人
必然會與影響他們的來源
保持一定的距離
那些受影響的人是無知的
只有在無知當中我們才會受影響
在了解自己當中
影響這兩個字是毫無意義的

在了解自己當中
沒有影響的問題
而是會有一些類似的經驗
類似的共鳴類似的聲音
如果我正在唱歌
而另一歌者也開始用同樣的調子唱歌
我的旋律和他的旋律就會合而為一
在我們之間
就不會有受到影響的問題存在
為了受到影響
即便成為門徒距離是需要的
另一個人是需要的

Tuesday, September 8, 2020

摘自《無邊無際》2

整體生命是建立在相反的兩極上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
不是藉由相反力量的爭鬥而產生的
但是我們卻用頭腦和推論
去剔除相反矛盾的東西
存在中所有相反之物都在一起
死亡和生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邏輯看起來乾淨俐落
因為邏輯把事物兩極化
對邏輯來說生命是生命
死亡是死亡
兩者不會走在一起
以這種方式
我們讓自己的概念變得乾淨俐落數學化
但是卻失去了生命的奧祕

Monday, September 7, 2020

摘自《無邊無際》1

一個人可以說真理是光
而且只有光是真實的
他會忽略黑暗
將黑暗視作是導虛假的
但只是藉著說黑暗是虛假的
黑暗的存在並沒有被否認掉
然而也有人會說有黑暗
而且到處都只有黑暗
光只不過是幻象
這樣說也可以前後一致

如果說既有黑暗也有光
就是接受了黑暗和光
只不過是同一件東西的兩瑞
如果黑暗和光是兩件不同的東西
那麼光增強黑暗應該不會變弱
或者光減弱黑暗應該不會變強
但事實上藉著將光增強或減弱
黑暗就會隨之變弱或變強
兩者是同一件東西的兩端

Sunday, September 6, 2020

摘自《生命、愛與歡笑》11

第一件事變成一個個體
第二件事不要期待完美
不要請求不要要求
第三件事
給予而且是無任何條件地給予

那麼你便會懂得愛是什麼
愛的成長之路
我能告訴你如何種下這玫瑰樹叢
如何澆灌它給它養料愛護它
然後有一天
出其不意地玫瑰花開了
你的屋裏充滿芳香
愛就是這樣產生的

Saturday, September 5, 2020

摘自《生命、愛與歡笑》10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人
而不是一部機器的話
擺脫你的父母
這是艱難的工作
必須在行為中非常小心觀察著
當母親在那兒影響著你時
制止它遠離它
去做一些你母親無法想像到的
完全新意的事情

不要要求完美
那些要求完美的人是沒有愛心的
是神經過敏的人
如果某個人愛你你要感謝
不要要求任何東西
因為他沒有義務愛你
如果某個人愛你
這是一個奇跡
你會被這個奇跡所感動

與其想著怎樣獲得愛不如開始給予
如果你給予你將會得到

Friday, September 4, 2020

摘自《生命、愛與歡笑》9

你曾經是一棵樹一隻鳥
一個動物一塊岩石
你曾經是所有的東西
所有那些經歷仍然在你裏面
與外界樹的聯繫的唯一方式
就是首先與一個人裏面的樹相聯繫

去愛人
冒險而勇敢地去愛
承受愛的痛苦和狂喜
更深地進入到人裏面
很快你發現人不只是一個人
一個人是人與整個存在的總和
因為一個人是進化的終極
過去所有存在的人現在仍然在
只是一層一層地進化

Thursday, September 3, 2020

摘自《生命、愛與歡笑》8

除非你愛人——具體的真實的人
否則你對樹木和鳥的愛都是假的
如果你能愛人
那麼有一點將在你的意識中產生
那就是你也能愛鳥樹木和山

與人連接
知道愛一棵樹是可能的
只有當你很深很完全地愛人
你才會在人的裏面找到樹
只有到那個時候
你才會在人們裡面找到動物鳥
因為一個人已經是所有的這些東西
在他的無意識中或者在集體無意識中
他仍帶著這些烙印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20

摘自《生命、愛與歡笑》7

愛是一個聚會
是生與死激情高潮的聚會
要達到它這兒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就在此時此地
未來和過去帶來的是思想
而思想毀滅情感
人被思想佔據就會忘記還有一顆心
趨向愛的第二步
就是學會將你的毒素變成蜂蜜
許多人去愛
但他們的愛
被恨嫉妒生氣佔有的毒素所污染
愛是一個精細易碎的東西
當毒素佔有你時
不要帶著情緒做任何事只是等待

朝向愛的第三步
就是分享你的積極的情緒
分享你的生命你擁有的一切
當你給予時
不管得到回報與否
甚至不要期待別人的感激
要對允許你分享給他的那個人感到感激

第四步變成空
一旦你開始以為你是了不起的人的時候
你就停止了愛就不流動
愛的流動只是出自於無自我的人
愛只在虛空中駐留

Tuesday, September 1, 2020

摘自《生命、愛與歡笑》6

那些真正想生活的人必須要冒許多險
他們必須不斷地進入到未知的領域
沒有家沒有你能休息的地方
只能在夜晚停留
早上必須再次啟程
生命是一種不斷的運動
它從來不會到達終點
那就是為什麼生命是永恆的

死亡有一個開始和一個結束
但是你不是死亡你是生命
死亡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人們渴望安全便創造了死亡
讓人對進入不知的領域感到猶豫
就是為了得到可靠與安全

生命唯一的養料就是冒險
你越是冒險也就越富於活力
一旦你明白這一點
來自靜心的覺知
你就會被它純粹的美所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