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1,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9


常年的与禅相伴的生活
让自己的心灵时时处于一个“静”“平”“空”的状态
所以普通人看起来“简单粗陋”的食物
对于僧人来说
其实与普通人看起来“美味精致”的食物
是一样的对待食材“一视同仁”
以平静心平等心平常心去对待
那么吃什么都是一种幸福

不浪费食材是最简单的心性修养
只要对最简单最便宜的食材
都能保持平静心平等心和平常心
那么你在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时
就能以更为适宜的心态去对待了
在那种心态下去生活
生活会呈现自然而然的美好

Saturday, March 30,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8

有些东西即使旧了
我们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而且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只要修理一下
就能再次使用的工具
有时即使是不能发挥原来作用的东西
我们也能让它发挥别的作用

我认为珍惜物品的心与珍惜人的心
有密切的联系
看似“无用”的东西
往往有我们忽略了的“作用”
去从“无用”中发现“有用”
一定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智慧
会让你的生活变得简单而丰富

Friday, March 29, 2024

Thursday, March 28, 2024

Wednesday, March 27,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7


当你急躁不安的时候或怒气膨胀的时候
请将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吧
如果你能将“慢慢地吐气
让身体自然地往里吸气”这个步骤重复做三次
你一定能慢慢消除你的急躁情绪
或缓解心中的怒气
丹田呼吸法是一种人们平常不怎么使用的呼吸法
但实际上只有实践这种呼吸法
才能让自己真正具备控制身心的力量

Tuesday, March 26,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6

我觉得能感受幸福的人
都是能喜欢“当时当地”的人
当时就是喜欢自己所存在的那个时代
或那个片刻
当地
就是喜欢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或正存在的地方

你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你的青山
如果有一天场所发生了改变
那么你所到的新场所便会成为你的青山
对于你而言
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哪儿
而是你是否正在你所在的地方努力生活

Monday, March 25,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5


在黑白之间在对错之间
其实还有一个过渡或缓冲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非此即彼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立选项
在黑白之间允许留有一块空地
是对世界对他人
以及对自己最大的宽容和善待

Sunday, March 24, 2024

Saturday, March 23, 2024

Friday, March 22,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4

懂得放手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恰恰是一种“极简”
一方面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信任
一方面省下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一方面给了别人学习成长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非但不会让事情变复杂反而会有多种收益
所以大胆放手吧
给自己放个假让大家都轻松一下

Thursday, March 21,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3


每次看到空出来的空间
就要在此处摆放物品”的行为
是让家中变得乱七八糟的罪魁祸首
在乱七八糟的环境中生活
你的内心在不知不觉间也会逐渐变得杂乱不堪

“空”不仅仅指实际的空间状态
还可以指我们的内心状态
现实空间的“空”
也能促使我们达到心灵空间上的“空”
空出来的空间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将它填满
正因为有它的存在
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从容

Wednesday, March 20,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2

所谓“简朴”即去除多余的东西
弄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比如喜欢喝茶的人都对茶杯感兴趣吧
对这类人而言虽然茶碗的价格有些高
但用自己喜欢的茶杯喝茶
可以让内心变得丰富

我觉得这类人可以买高价茶杯
他们在买完后也会珍惜它
不买很多廉价茶杯
而是买可以用一辈子的茶杯
即“简朴的生活”的最佳诠释

Tuesday, March 19, 2024

Monday, March 18, 2024

Sunday, March 17, 2024

摘自《禅与极简生活艺术》1

让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条理井然有序
不仅会让家里看起来更舒适
也会让自己和家人的精神状态
看起来更舒爽更轻松

禅、极简,都不是抵抗物质对抗生活
而是要理性理性再理性看待物质欲望
过平衡的生活
禅和极简
代表的都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态度
是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核心

Saturday, March 16,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12

确实有那种不读书只读文章
甚至只读文章简介的人
他们知道各种观点各种流派
说起来也头头是道
但他们既不知道思想观念的来龙去脉
也不知道被其批判
取代的观点是什么
更不知道取而代之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掌握思考的方法
掌握思考方法的唯一途径
就是通过完整阅读来观摩大师是如何思考的
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结论
如何分析批判不同观点的
看得多了便渐渐窥见门道
再加上勤于训练反复思考这才能掌握思考方法
只看结论和观点是不可能掌握思考方法的

不掌握思考方法只知道观点的结果
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刻舟求剑
理论的使用条件稍有变化
他们就无所适从只会把那几条观点反复背诵
这是培养信徒的方法
不是传授学问的方法

Friday, March 15,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11

研究者指出,规律就是:
那8项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
实际上表明的是父母本身的特点
即“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那8项不能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
则是父母的行为
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换句话说教育孩子时
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什么
采用某种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孩子

除了遗传因素
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和人格发展的
一定是父母的行为
包括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
那么为什么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比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呢
那是因为真正决定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的
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不是你有意去做什么事

Thursday, March 14, 2024

Wednesday, March 13, 2024

Tuesday, March 12,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10

和学生成绩无关的8项因素是:

1.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2.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3.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
4.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进步计划;
5.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6.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7.学生经常看电视;
8.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Monday, March 11,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9



和学生成绩高度相关
(相关不是促进,有的因素是负相关,比如第4项)的8项因素是:

1.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2.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
(或者30岁以后)的时候生下第一个孩子的;

4.学生出生时的体重较轻;

5.学生的父母在家说英语
(这一项可以替换为父母在家说主流社会语言,在中国就是汉语);

6.学生是领养的;

7.学生的父母参加家长教师协会
(PTA,一种在美国很流行的家长参加的教育组织);

8.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Sunday, March 10,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8


高物价福利社会
大政府以及随之而来的高税收
已经在巴西社会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和抗议

人们大搞福利社会
重要目的就在于想要借此缓解社会矛盾
减小政治压力
但福利社会在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注定了
这种缓解和减小即使有也是饮鸩止渴式的
未来必将会出现更大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
抗议者只是在要求更多的福利更慷慨的政府
同时还要更低的税收
除非上帝是巴西人
否则这些要求怎么可能得到满足呢

Saturday, March 9, 2024

Friday, March 8, 2024

Thursday, March 7,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7


相比市场政治没有真金白银的约束
你支持错误的政策
并不一定就会蒙受相应的损失
甚至会因为迎合了
大量只动用系统1的人的喜好而大受欢迎

没有约束人们就会任性胡来
如果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以赢得选票
人们就会渐渐变成真糊涂
如果胡说八道可以赢得喝彩
为什么要努力思考真理呢

正是因为我们是有弱点的人难以保持理性
经常会犯错误
不喜欢自我否定我们才需要市场
只有市场才能提供有效约束
确保我们克制自身弱点开动身体和头脑
寻求种种问题的正确解决之道
这个过程或许不愉快
但这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舍此以外都是自取衰亡

Wednesday, March 6,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6

人的大脑中有两种系统:1和2
系统1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费脑力
没有感觉也因此是直觉的
放任偏好的、感情支配的、常常犯错的

系统2差不多就是理性的部分
是批判的、质疑的,是全面深入思考的
但也因此是缓慢的并且颇费脑力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任由系统1去支配自己
也就是任由偏好、情感、好恶去决定自己的选择
而不会轻易动用系统2因为动用系统2很辛苦
没人喜欢辛苦
好逸恶劳确实是普遍的人性

Tuesday, March 5,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5


人类常常是非理性的
更常见的人类行为不是理性客观
而是激情感性盲目情绪化
人是常常犯错误的动物
并且他们不愿意改正错误
也不愿意听到别人的批评
哪怕批评是善意的和正确的

更重要的是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非理性行为并不是偶发的
而是带有系统性
源于人类认知的固有结构
是天然就有和一直存在的
这种心理现象可能是进化的产物
许多在这个过程中演化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习性
已经内化为大脑的认知结构
每时每刻主导着我们的思维

Monday, March 4, 2024

Sunday, March 3, 2024

Saturday, March 2,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4

除了很短的时间以外
中央计划经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那种经济制度超出了人管理事务的极限
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管理事务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以计划的方式直接管理
如一个国家那么大的组织
勉强尝试必定很快失败

现实中存在的
只能是分散的非中央的多中心的
自我调节式的管理方式和秩序

Friday, March 1, 2024

摘自《经济学思维》3


中国和俄罗斯改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
中国是开门改革一直坚持对外开放
俄罗斯则是闭门改革
对外开放的力度比中国小得多
两国对世贸组织的不同态度就有很大不同
对外开放上的差异
直接造成了知识输入的数量差距

中俄原来都是计划经济
社会成员都很缺乏市场经济知识
但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市场经济的知识在中国快速大面积普及
在这方面中国领先俄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