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31, 2024

Thursday, August 29, 2024

摘自《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2

无论是在爱达荷州的索图斯山
还是在轮廓分明的堤顿山脉之中
我都能听到风的呼吸声:
清晨吸气刮过山谷
下午吐气穿行于高山草甸
还有在冷暖之间四溢的风
它在与树枝树叶和树干偶遇时带出各种声音

美国黑松闷声低吟
道格拉斯冷杉长吁短叹,发出波涛般的声音
山杨树的叶子像溪流一样哗啦啦地响
斑点桤木的声音截然不同像从天而降的骤雨
低地的灌木发出生硬的嗖嗖声
麦草发出满足的沙沙声

在冻土的边缘接近世界顶点的地方
我听到了亚高山冷杉的演奏
迎风的枝条被狂风扯断的声音
和背风处的枝条扭转缠绕的声音

以这种简单的扩展方式入门之后
我开始倾听各种声音:
红松鼠咬掉的松果跌跌撞撞地穿过松枝
落在铺满松针的地上发出轻微的钝音
远处彼此摩擦的粗大树枝既有温和的吱吱声
也有诉苦的呻吟声
滴水穿石的声音
乌鸦展翅从头顶飞过的声音

Wednesday, August 28, 2024

摘自《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1

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蒂斯代尔发现
带有“绝对论、二分法思维方式”
(也就是我说的分类思维)
的病人极易患上抑郁症

与此同时英国雷丁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们
发现在语言中使用绝对性词语——
比如“你总是”、“每次”或者“从来不”——的人
可能承受着精神压力
科学家们在线创建了
以个人抑郁和焦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聊天群
其中被调查的6 400人
使用绝对性词语的比例比大众高50%
在以自杀为主题的聊天群中
被调查者使用绝对性词语的比例比大众高80%

Tuesday, August 27,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9

和原始感觉相比
还有另一种情感在流露之时非常具有戏剧性
这种情感叫“替代感觉”
沉浸在次要情感中时眼睛会紧闭
因为替代感觉并非连结真实的真相
而是连结内在的心像画面
若要与内在画面保持连结就得阖上双眼

夸张情感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想要引人注意
强迫别人采取行动而非自行行动
流露夸张情感时会让周遭的人感觉很不舒服
因为身旁的人会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却又明白做什么都没用
若真的有人伸出援手
沉浸在夸张情感的人偏偏又要证明
“谁也帮不了我”、”做什么都没用”
夸张情感真正的作用就是:逃避采取行动。

你是开在春天的迎春花

Monday, August 26, 2024

Saturday, August 24,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8

原始感觉既真实又直接
它带来行动也支持行动
因此主要情感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流露主要情感时眼睛是保持睁开的
因为主要情感和真相连结

原始感觉流露的很快
若有人正流露主要情感而我们在旁目睹时
我们并不会感觉受到打扰
反而能保持在中心里
一方面能同理了解他的心情
另一方面却能保持冷静沉着

Friday, August 23,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7

治疗性关系中握有控制权的人是谁?
答案是来访者
因此在这种关系下治疗工作根本不会有进展
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T助人者要如何防止或避免治疗性关系发生呢?
他这样问来访者:“你想要怎么做?”
“发生了什么事?”
或者提出某个问题
直接揭穿来访者的面具
比如,“你爱的人是谁?”问题丢出后
来访者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他再也无法停留在小孩状态里了

有时来访者讲了很多借口
非要助人者听他说
这时候助人者就可能会被扯入对谈中
来访者希望别人照他要的方式听他诉苦
如果助人者拒绝
来访者甚至会生气
于是来访者又重新夺回控制权
治疗性关系又开始运作
生气的目的就达成了

Thursday, August 22,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6

每当有人前来寻求协助
我与他的心灵融合一致
如果我事先就先盘算好如何为他工作
就会和他的心灵断了连结
我只需待在祖先和命运教会我的圆满里
就能和来访者的心灵取得连结
我按照事物原本的样子
会见他的父母、祖先及他们的命运
突然间我就看到来访者变得伟大庄重

不管来访者的命运为何,我给予尊重
当我会见他的祖先时
来访者在我身旁就会变为一个平等的存在
治疗工作开始后
我会非常小心随时保持与他的祖先融合一致
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我就会以个人的意见思量
什么对他来说才是对的
然后干预他的心灵和命运
他会被我搞糊涂且力量也会减弱
所以说这里所谈的助人
必须维持在融合一致中才能得以进行

忙不完的生活

Tuesday, August 20, 2024

Monday, August 19,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5

当我和自己的心灵融合一致时
就能获取助人的力量
如何和心灵融合呢
做法是我看向自己的父母
我的祖父母赐予父母生命
父母再将生命赐予我
他们从祖父母身上得到什么
就全然完整没有任何减损地传承给我
我看向父母然后说:
“我全然如是的接受你们送给我的生命这个礼物”

当我如此的接受自己的生命
就能把万事万物通通当做是父母的赐予而接受
我全然地接受我生命的所有
不排斥任何一个面向
过去令我感到艰难的事情
或是目前仍旧令我吃苦的所有事情
我通通接受并和它们连结
唯有接受全部的一切
我才能和生命的丰富和深度相连

Sunday, August 18,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4

进行家庭系统排列时
代表者和指导排列的助人者
突然间就会进入这个全知
助人者不去依赖先前的经验或理论
他该做的是全然投入心灵的移动当中
如果把它当做理论来学习
就与心灵断了连结
某些步骤可学但本质则不行

只要对真相敞开我们就能感知到本质
就好像对着感人的音乐或是美丽的景色
敞开自己一样
敞开让它深深地进入
一段时间之后
虽然不晓得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我们确实改变了
跟随着心灵和道的带领与之融合一致
我们就改变了

Saturday, August 17,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3

通常我不会通过发问来找寻问题原因
我和自行显露的真相在一起
它们就像空间里的一幅画面自行开展
当我们试着解释这幅画面时就会丧失力量
在排列里出现某种超越语言所能形容的奇迹
某些核心本质浮现
带着自身的力量和温暖散发出光芒

当我为某人工作时
我试图和对方的心灵融合一致
我并不仔细聆听来访者说的话
有时我甚至连问都不问
不过我等待来访者浮现某些东西
在我心中造成共鸣然后我让它在我心里运作
突然间就发现核心就在那里
然后我就从核心开始下手

Friday, August 16, 2024

Wednesday, August 14,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2

当我们遇到某个有问题的人时
可揭露之前曾被隐藏的真相
突然间他会对自己的状况
有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运用这个方法时
真正进行工作的并非是助人者
而是那不同于以往的画面
这个画面会持续在心灵层面发酵促使对方成长
发酵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更久
突然间某些事情就改变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听从心灵的引导前行

助人者只是启动某个程序
让对方的心灵接受到全新的信息
而这全新的信息并非从外在而来
而是发自于内在
家庭系统排列早期的形式
就是让来访者自行排列出内在的画面
来访者亲自看见自己的心象
所以能与自己的内在保持连结

Tuesday, August 13,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1

我能在他们保持位于中心的状况下
与他们产生共鸣
采用共鸣的方式并非将自己交付出去
而是保持距
如此一来我便能以助人者的身分
确实地感知到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所以说共鸣是暂时的
只在助人时才如此

在此之后双方再次回到原本的状态里
所以共鸣式的助人方式
不会有移情作用反移情作用
或是所谓的“治疗性关系”
或是帮别人负担责任的情况发生
每个人彼此之间都保持独立自主

Monday, August 12,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10

洞见通常是笼统的
可以融会贯通了解整体中各项要素
彼此的连结关系和来龙去脉
直觉则是精确的
它突然明白下一步要怎么走
直觉、洞见之间的关系
和观察、感知之间的关系非常类似

“共振共鸣”就是完整地和内在感知融合一致
融合和直觉相同
同样能导致行动
融合就是与对方的感受合一
进而产生共振了解对方
为了确切地理解对方
我也必须和他的背景、他的父母、他的命运
他的可能性、限制性、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他的罪恶感,最后还有他的死亡
皆要产生共鸣

Saturday, August 10, 2024

Friday, August 9,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9

对观察和感知到的事物有融会贯通的理解
它能看出某事或看出某个观察程序
或感知程序的重要性
可以说它超越了观察和感知到的结
了解了其中的深意
所以外在的观察和内在的感知
透过洞见便能结合

“洞见”立基于观察和感知
没有观察和感知就没有洞见
观察、感知、洞见三者形成一个整体
唯有当它们同时运作时
我们才可能感知到如何采取有意义的行动
直觉是突然的洞见
了解怎么做才好
或是了解下一步要怎么做才恰当

Thursday, August 8,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8

“观察”是敏锐、精确、指向细节的
它的准确性同时也是它的限制性
透过观察我们无法看见整体与更大的景象
因为它是如此的精确
同时也是狭窄、抓取、具侵略性的
某种程度上它算是无情而具有攻击性
它是精密科学和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要素

“感知”必须是保持距离地看
它允许多种事物同时进行
然后获得一个笼统的印象
它看见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所属位置
对细节则不那么精确

Wednesday, August 7,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7

当我们留在当下
便能接受眼前一切的可能性
也因此我们能坦然面对惊喜
或任何迫切需处理的事物
唯有留在当下我们才能看到未来
也唯有留在当下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未来

那么我们在等待什么
其实就是下一个片刻
下一刻带着我们又往前了一步
这是我们真正能够期待的
但是是以怎样心态来期待呢
是专注且轻松的
强而有力量的去准备好迎接下一刻

Sunday, August 4,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6

若我们一直活在当下期待便不存在了
因为所有我们所期待的事物
在当下之后才可能发生
期待会阻止我们停留在当下
由于期待我们便会错过了当下
更重要的是
我们会错过那些当下所要给予我们的东西
然而当下所能给予我们的
比我们所期待的还多
因为我们立刻就能拥有它并且保证能拥有它

许多期待会令人感到喜悦
但它们同时也伴随着恐惧
恐惧我们所期待的一切可能无法如我们所愿
这样的喜悦与恐惧使我们变得动弹不得
因而阻止我们敞开自己
以面对眼前将发生的一切
期待让我们被局限于对未来的想象之中

Saturday, August 3,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5

唯有透过爱
方能将被排除的成员带回系统之中

这种爱是让人能感受到的爱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关心一个人
为亲友的逝世而感到哀伤
或为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感到痛苦
都是这种爱的展现

透过这样爱的展现
我们会知道对方是否感受到了
是否接受和解而放下过往
或是否再度回到系统中扮演他应有的角色
唯有如此,我们的集体良知才能安心
集体良知是为爱服务的
对于家庭系统中的每位成员
它都以同等的爱来对待

Friday, August 2, 2024

摘自《在爱中升华》4

在我们所觉知的个人良知背后
有另一个更强更有力的良知意识
同时也在作用着但它却深藏不露
因为就我们个人感受而言
个人良知是优先于集体良知的

集体良知是一种群体意识
个人良知服务于个人的归属感与生存权利
而集体良知则服务于家庭或群体的单位
集体良知在作用时以群体的生存为优先
个人的权利则可能以维持群体生存之名被牺牲
因此这个良知存在的目的
是在于维护群体的完整性
并被彻底执行以确保群体存在的最高准则

当个人的利益与群体的利益相冲突时
个人良知与集体良知通常也是相互冲突的

Thursday, August 1, 2024